贈四川王公子敬之

嗟予語敬之,敬之當聽予。 敬亦無不在,語子敬讀書。 當其未讀時,天君自儼如。 及其對書冊,萬象涵太虛。 是謂以我觀,勿以此喪志。 舍之求放心,離物以爲二。 學問與思辨,古訓乃其地。 無在無不在,事事亦如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jiē):嘆詞,表示感嘆。
  • 天君:指心,古代哲學中指人的意識和精神。
  • 儼如:莊重嚴肅的樣子。
  • 書冊:書籍。
  • 萬象:宇宙間的一切事物和現象。
  • 太虛:指宇宙,或指虛無的空間。
  • 喪志:失去志向,意志消沉。
  • 放心:指放縱心志,失去約束。
  • 離物:脫離實際事物。
  • 古訓:古代的教誨或格言。
  • 其地:指古代教誨或格言的實際應用。

翻譯

唉,我要對你說,王敬之,你應該聽我說。 尊敬無處不在,我要告訴你尊敬讀書。 在未讀書之前,你的心應該保持莊重嚴肅。 當你面對書籍時,要像宇宙一樣包容萬物。 這就是所謂的以自我爲中心來觀察,不要因此而失去志向。 如果捨棄了這種心態,你的心就會放縱,脫離實際事物,認爲它們是分開的。 學問和思考,古代的教誨就是它們的實踐地。 無論在哪裏,無論不在哪裏,每件事都是這樣。

賞析

這首詩是湛若水贈給四川王公子敬之的,詩中強調了讀書時應有的態度和心境。詩人首先提出「敬」的重要性,並將其與讀書聯繫起來,認爲讀書前應保持內心的莊重和嚴肅。接着,詩人用「萬象涵太虛」來形容讀書時應具備的包容和深邃的思維,告誡敬之不要因讀書而喪失志向,也不要脫離實際事物。最後,詩人指出學問和思考應當基於古代的教誨,無論何時何地,都應如此。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讀書和學習的深刻理解和期望。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