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臨溪曹渡二石橋橋皆殷氏所修嘗求予記

衆水同歸一水東,行人常此嘆途窮。 山腰遠近過三舍,波面參差臥兩虹。 刻石浪傳脩史筆,揮金誰續濟川功。 殷家尚義真難事,贏得芳聲滿歙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參差(cēn cī):不齊的樣子。
  • 脩史筆:指撰寫歷史的工作,這裏可能指刻石記錄歷史。
  • 揮金:揮霍金錢。
  • 濟川功:指修建橋樑等水利工程的功績。
  • (shè):地名,今安徽省歙縣。

翻譯

衆多河流匯入一條向東流去,行人常常在這裏感嘆路途的盡頭。 山腰上遠近走過三座山,水面上不齊地躺着兩道彩虹。 刻石記錄歷史的工作被傳頌,誰能繼續揮霍金錢來完成水利工程的功績呢? 殷家崇尚義氣真是難得,他們的美名遍佈整個歙縣。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行人在臨溪曹渡二石橋上的所見所感,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表達了對於殷家修橋義舉的讚美。詩中「山腰遠近過三舍,波面參差臥兩虹」以生動的意象展現了橋樑的壯麗,而「刻石浪傳脩史筆,揮金誰續濟川功」則通過對比,突出了殷家修橋的不凡意義。最後兩句直接讚揚了殷家的尚義精神,使得他們的美名遠揚。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寧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進士。授編修,歷左諭德,以學問該博著稱。弘治中官至禮部右侍郎兼侍讀學士。見唐寅鄉試卷,激賞之。十二年,主持會試,以試題外泄,被劾爲通關節於唐寅等,下獄。尋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獻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