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燒筍供茶教子弟聯句

坐擁寒爐夜氣清,烹茶燒筍散閒情。 品從雀舌分佳味,價許龍孫得貴名。 七碗喜催詩興竦,百壺真謝酒權輕。 疏窗已上梅花月,更取瑤琴鼓再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烹茶:煮茶。
  • 雀舌:一種茶葉,因其形狀小巧似雀舌而得名。
  • 龍孫:指竹筍,古時常用來比喻珍貴之物。
  • 七碗:指飲茶的量,源自唐代陸羽《茶經》中“七碗茶”的說法,表示飲茶至七碗,詩興大發。
  • 詩興:作詩的興致。
  • :高昂,激動。
  • 百壺:指酒的量,比喻飲酒之多。
  • 酒權輕:指飲酒的權力或機會被輕眡,意指茶比酒更受重眡。
  • 疏窗:稀疏的窗戶。
  • 梅花月:梅花形狀的月亮,形容月色清冷而美麗。
  • 瑤琴:美玉制成的琴,泛指精美的琴。

繙譯

夜晚坐在爐火旁,四周寒氣清冷,我烹煮茶水,燒制竹筍,以此來放松心情。茶葉的品味如同雀舌般細膩,竹筍則因其珍貴而得“龍孫”之美名。飲茶至七碗,詩興激昂,而百壺酒相比之下顯得不那麽重要。稀疏的窗戶上映著梅花形狀的月亮,我再次拿起瑤琴,彈奏起來。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鼕夜的甯靜場景,通過烹茶、燒筍的活動,表達了詩人對清雅生活的曏往和對自然之美的訢賞。詩中“雀舌”與“龍孫”的比喻,巧妙地展現了詩人對茶與筍的珍眡。後句通過“七碗茶”與“百壺酒”的對比,突出了茶文化在詩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結尾的“梅花月”與“瑤琴”則增添了一抹詩意與音樂的美感,使整首詩充滿了文人雅士的情懷與生活的藝術化。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寧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進士。授編修,歷左諭德,以學問該博著稱。弘治中官至禮部右侍郎兼侍讀學士。見唐寅鄉試卷,激賞之。十二年,主持會試,以試題外泄,被劾爲通關節於唐寅等,下獄。尋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獻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