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歌贈顏吏目

乘田委吏大聖人,抱關擊柝非爲貧,封人木鐸猶知天,高車駟馬何臣鄰。 ●清好濁觳觫君,顏子之後多遺仁,衛幕曾游泮水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乘田委吏:指古代官職,乘田是管理田地的官,委吏是管理倉庫的小官。
  • 抱關擊柝:抱關,守門;擊柝,打更。這裏指守門打更的小吏,比喻職位卑微。
  • 封人木鐸:封人,古代掌管封疆的官;木鐸,古代用來警示或召集民衆的木製響器。
  • 高車駟馬:指高官顯貴乘坐的四馬高車,象徵權勢和地位。
  • 觳觫:恐懼的樣子。
  • 遺仁:指遺留下仁德。
  • 衛幕:指衛國的官署。
  • 泮水濱:泮水,古代學宮前的水池;濱,水邊。這裏指學宮附近。

翻譯

即使是管理田地和倉庫的大聖人,守門打更的小吏也並非因爲貧窮,掌管封疆的官員和敲響木鐸的人也知道天命,而高官顯貴乘坐的四馬高車又與臣子有何不同呢?

清廉好於恐懼的君主,自顏子之後,許多人遺留下了仁德,曾在衛國的官署遊歷學宮附近。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比不同職位的人,表達了作者對於官職與品德的看法。詩中,「乘田委吏」與「抱關擊柝」雖然職位卑微,但他們並非因爲貧窮而任職,而是有着自己的職責和使命。而「封人木鐸」則象徵着對天命的認知,與「高車駟馬」的權勢地位形成對比。後兩句則強調了品德的重要性,認爲清廉勝於恐懼,而顏子之後的遺仁更是值得稱讚。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於官職與品德的深刻思考。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