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別篇與洪覺山侍御

惜別,惜別。別期在旦夕,念之令人心惻惻。所賴心同天地間,不以遠近形跡隔。 千山月出千山光,萬里雲收天宇長。吾將從此祝融去,武夷見月無相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惻惻:[cè cè] 形容悲傷或憂愁。
  • 祝融: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火神,此處可能指祝融峯,位於湖南省衡山,是衡山五嶽之一。
  • 武夷:指武夷山,位於福建省,是中國著名的風景名勝區。

翻譯

惜別,惜別。離別的時刻就在眼前,想到這讓人心中充滿悲傷。所幸我們的心意如同天地一般廣闊,不會因爲距離遠近而有所隔閡。 千山之上月亮升起,照亮了千山的光輝,萬里雲彩散去,天空顯得更加遼闊。我將前往祝融峯,若在武夷山見到月亮,也不會忘記這份情誼。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即將離別的朋友的深切不捨。通過「惜別,惜別」的反覆吟唱,強化了離別的情感。詩中「心同天地間」一句,展現了作者與朋友間深厚的情誼,即使分隔兩地,心靈依然相通。後兩句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如「千山月出千山光,萬里雲收天宇長」,不僅營造了宏大的自然背景,也隱喻了友情的永恆和廣闊。最後提到祝融和武夷,不僅指明瞭作者的行程,也寄託了對未來重逢的期待。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