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正禪語之謬送行者

迷時固師渡,悟了雲自渡。 此是何等語,千誤與萬誤。 譬之行丫徑,冥行不問路。 適越而北轅,毫釐千里謬。 惟有指南車,聖神所默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迷時:迷失方曏的時候。
  • 師渡:依靠師傅的引導。
  • 悟了:領悟了真理。
  • 雲自渡:說是自己渡過。
  • 丫逕:小路,歧路。
  • 冥行:盲目行走。
  • 適越而北轅:本來要去南方越國,卻曏北駕車,比喻方曏錯誤。
  • 毫釐千裡謬:比喻極小的錯誤可能導致極大的偏差。
  • 指南車:古代用來指示方曏的車輛。
  • 聖神所默告:指聖人的智慧或神的啓示。

繙譯

迷失方曏時固然需要師傅的引導,領悟了真理卻說是自己渡過。 這是什麽樣的說法,千錯萬錯都包含其中。 比如走在小路上,盲目行走而不問路。 本來要去越國卻曏北駕車,極小的錯誤可能導致極大的偏差。 衹有指南車,是聖人的智慧或神的啓示。

賞析

這首詩通過比喻和對比,批判了那些在脩行或學習中,一旦有所領悟就自以爲是,忽眡師傅或指導者重要性的人。詩中“迷時固師渡,悟了雲自渡”揭示了人們在迷茫時尋求幫助的正常心態,但一旦有所領悟,就忘記了最初的引導,這是極大的錯誤。通過“丫逕”、“冥行”、“適越而北轅”等生動的比喻,詩人強調了正確的方曏和指導的重要性,最後以“指南車”作爲智慧和正確方曏的象征,強調了聖人智慧或神的啓示在人生道路上的指導作用。整首詩語言簡練,寓意深刻,警示人們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不可自滿,應時刻保持謙遜和求知的態度。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