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浪園訪黃君常次壁間韻

韻人風味貌於園,金谷蘭亭空復傳。 正好樓臺臨睥睨,依然淳樸一山川。 淙淙澗道寒鳴玉,疊疊林鬟翠抹妍。 柳暗花洲吞剩雨,風回竹塢嫁餘煙。 中流巧叱初平石,疏脈微通玉女泉。 銜果鳥王時觸檻,聽琴魚陣不驚船。 亭安島角疑崩下,橋影湖心似倒懸。 封徑蒼茫尋仲蔚,移情蕭瑟有成連。 非因近剎才知梵,詎爲安心始習禪。 深幕有賓真淨友,閒亭清課得勝緣。 雲生草樹迷鶖浦,水長菰蒲亂鴨田。 問字但能長載酒,何分清聖濁爲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清浪園:古代園林名,位於蘇州城西,黃君:指園主,壁間韻:指壁上的詩文。

翻譯

清浪園裏常常拜訪黃君,壁上的詩文韻味濃郁。園中風景如畫,彷彿金谷蘭亭的風采傳承至今。高樓臺閣俯瞰四周,依舊保持着樸實無華的山水風貌。潺潺澗水清涼如玉,層層樹林像翠綠的髮髻點綴着美麗。柳樹掩映下的花叢還殘留着雨水,微風吹過竹林,餘煙嫋嫋。中間巧妙地鑲嵌着初平石,細脈如微泉般流淌。鳥兒銜果時常停在欄杆上,聽琴聲時魚羣不驚擾船隻。亭臺安靜地猶如島嶼一般,橋影倒映在湖心彷彿懸掛。蜿蜒的小徑蒼茫迷離,心情移轉間彷彿與蕭瑟相連。並非因爲靠近佛寺才懂得禪意,也不是因爲安心纔開始修禪。幽深的幕簾下有真誠的客人相伴,閒庭清課中獲得美好的緣分。雲霧繚繞下的草木掩映着鷓鴣浦,水面上的菰蒲亂蕩着鴨羣。只要能長時間暢談,何必分清聖賢濁儒。

賞析

這首古詩描繪了清浪園的景緻,通過描寫園中的自然景物和建築,展現了一幅優美的山水園林畫卷。詩人通過細膩的描寫,將園中的景色、氛圍以及人物活動生動地展現在讀者面前,給人以清新、寧靜、恬淡的感受。整首詩以清麗的筆觸勾勒出園中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水,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人文的追求,表達了對清幽、寧靜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林枝橋

林枝橋,字陽仲。新會人。明神宗萬曆四十四年(一六一六)進士。初授當塗令,徵授禮部主事,改吏部,歷員外郎、郎中。以忤魏忠賢,與李邦華、周宗建、周順昌、李日宣同日奪職。崇禎初,詔復官。出爲湖廣參議,進福建副使,以事謫官。起貴州參政,進按察使。尋以憂歸,卒於家。有《白鶴山房集》。清道光《新會縣誌》卷九有傳。 ► 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