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北海碑

掌故半信疑,圖經杳難按。 龍門積石間,疏鑿有崖畔。 顯茲七曜古,誰爲斬荒蔓。 昔在五代初,居圉渾未判。 貞觀及開元,踵接詞臣竄。 每讀題壁詩,弔古餘泚汗。 北海誠天人,獨漉掞天翰。 發揮巖壑幽,頑石點頭看。 向來冗葛藤,居然一刀斷。 如彼老充國,聚米羅前案。 一覽星目境,何翅身陟玩。 玉韞並珠含,媚豔耀雲漢。 千秋一片石,對語增悽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掌故(zhǎng gù):瞭解歷史故事。圖經(tú jīng):查閱古籍。杳(yǎo):遙遠。龍門:傳說中的地名。積石:堆積的石頭。疏鑿(shū záo):粗糙的鑿痕。崖畔:山崖旁。七曜(qī yào):指太陽、月亮、火星、水星、木星、金星、土星七個天體。斬荒蔓:指開墾荒地。圉(yǔ):城郭。貞觀、開元:唐朝的兩個年號。詞臣:指善於作詞的官員。竄(cuàn):流放。題壁詩:在牆壁上題寫的詩句。餘泚(yú zhì):殘留的汗水。漉掞(lù shàn):指清洗。發揮:展示。巖壑(yán hè):山岩幽谷。頑石:堅硬的石頭。冗葛(rǒng gě):繁雜的藤蔓。老充國:指古代傳說中的人物。聚米羅:指聚集糧食。星目:星星的眼睛,指星星。翅身(chì shēn):指翅膀和身體。陟(zhì):登高。玉韞(yù yùn):指玉器。珠含:含着珍珠。雲漢:銀河。悽惋(qī wǎn):悲傷。

翻譯

掌握歷史故事半信半疑,查閱古籍卻難以得到確切的信息。在龍門積石的山間,粗糙的鑿痕在山崖旁顯現。這裏展示着古代七個天體的痕跡,是誰在這裏開墾荒地呢?在五代初期,這裏還是未被劃分的城郭。貞觀、開元時期,這裏傳承着詞臣們的流放詩篇。每次讀牆壁上的詩句,都讓人感慨古人的辛勤和汗水。北海碑真實地展現了天地間的奇蹟。清洗出幽谷中的頑石,讓它們點頭欣賞。原本繁雜的藤蔓,竟然被一刀斬斷。就像古代傳說中的老充國,聚集糧食前的案子。一片石頭對望星星的眼睛,讓人不禁感嘆。玉器和珍珠一同閃耀,美麗地照耀着銀河。千秋歲月中的一塊石頭,讓人感嘆不已。

賞析

這首古詩描繪了北海碑的壯麗景觀,通過描寫古代歷史故事和天文現象,展現了人與自然的交融之美。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比喻和意象,將古代的歷史和現實生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給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慨。整首詩意境優美,富有詩意,展現了詩人對北海碑的獨特感悟和讚美之情。

林枝橋

林枝橋,字陽仲。新會人。明神宗萬曆四十四年(一六一六)進士。初授當塗令,徵授禮部主事,改吏部,歷員外郎、郎中。以忤魏忠賢,與李邦華、周宗建、周順昌、李日宣同日奪職。崇禎初,詔復官。出爲湖廣參議,進福建副使,以事謫官。起貴州參政,進按察使。尋以憂歸,卒於家。有《白鶴山房集》。清道光《新會縣誌》卷九有傳。 ► 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