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四狀元

四榜狀元逢此日,他年公論定難逃。 空令太守提三尺,不見元戎用六韜。 元舉何如兼善死,公平爭似子威高。 世間多少偷生者,黃甲由來出俊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四榜狀元:指四次科舉考試中的狀元。
  • 太守:古代官職名,相當於現在的市長或省長。
  • 三尺:指劍,古代劍長約三尺,這裏代指武力或權力。
  • 元戎:指軍隊的主帥。
  • 六韜:古代兵書,這裏指軍事策略。
  • 元舉:人名,具體指誰不詳。
  • 兼善:人名,具體指誰不詳。
  • 公平:人名,具體指誰不詳。
  • 子威:人名,具體指誰不詳。
  • 黃甲:科舉考試中的一種等級,這裏指通過科舉考試的人。
  • 俊髦:指英俊而有才華的年輕人。

翻譯

四次科舉的狀元遇到這樣的日子,未來的公論必定難以逃避。 空有太守手持三尺劍,卻不見軍隊主帥運用六韜策略。 元舉和兼善的死法如何,公平與子威的高尚相比又怎樣? 世間有多少偷生的人,而黃甲出身的人卻來自英俊才子。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四榜狀元的命運的反思,表達了對當時社會和政治狀況的批評。詩中「空令太守提三尺,不見元戎用六韜」反映了作者對當時政治和軍事領導的不滿,認爲他們空有權力而不懂策略。後兩句通過對幾位歷史人物的比較,進一步強調了真正的英雄和公平的重要性。最後一句則諷刺了那些通過科舉但未必有真才實學的人,暗示了社會的不公和虛僞。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充滿了對時代和社會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