祀五先生景行莫君爲遨頭詩以記之

· 張雨
洛中諸老今誰識,飲少年高聽細論。 百五日前花送雨,十三樓下水侵門。 嶺霞棲向仇池穴,春鳥啼將蜀客魂。 方外歸來羞禿鬢,也容鄉社割雞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祀五先生:祭祀五位先生。
  • 景行:高尚的德行。
  • 莫君:指某位姓莫的君子。
  • 遨頭:遊玩的領袖,指帶領遊玩的人。
  • 細論:詳細討論。
  • 百五日前:指清明節前,因清明節在農曆四月初五,故稱「百五日前」。
  • 十三樓:指杭州的十三樓,是當時著名的遊玩場所。
  • 水侵門:水淹到門口,形容水勢很大。
  • 嶺霞:山嶺上的雲霞。
  • 仇池穴:仇池山的洞穴,仇池山在今甘肅省境內,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 蜀客魂:蜀地客人的魂魄,蜀地指今四川一帶。
  • 方外:指世俗之外,即指出家修行。
  • 禿鬢:鬢髮稀疏,形容年老。
  • 鄉社:鄉村的社日,即鄉村的節日。
  • 割雞豚:宰殺雞和豬,指舉行宴會。

翻譯

洛中諸老如今還有誰認識,與年輕的領袖一起飲酒,聽他們詳細討論。 清明節前百五日,花兒被雨水滋潤,杭州的十三樓下水勢洶涌,幾乎淹到門口。 山嶺上的雲霞彷彿棲息在仇池山的洞穴中,春天的鳥兒啼叫,似乎在喚醒蜀地客人的魂魄。 從世俗之外歸來,雖然鬢髮已稀疏,但仍願意在鄉村的節日裏宰殺雞和豬,舉行宴會。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洛中諸老與年輕領袖的對比,以及對自然景象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和對自然美景的讚美。詩中「嶺霞棲向仇池穴,春鳥啼將蜀客魂」一句,運用了擬人和象徵的手法,將自然景象與人的情感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展現了詩人對自然與人文的深刻感悟。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自然的敬畏。

張雨

張雨

元杭州錢塘人,一名天雨,字伯雨,號句曲外史,又號貞居子。好學,工書畫,善詩詞。年二十遍遊諸名山,棄家爲道士。嘗從開元宮王真人入京,欲官之,不就。有《句曲外史》。 ► 51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