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呂 · 紅繡鞋 · 天台瀑布寺

絕頂峯攢雪劍,懸崖掛冰簾。倚樹哀猿弄山尖,血華啼杜宇,陰洞吼飛廉。比人心,山未險。
拼音

所属合集

#元曲三百首

注釋

天台:天台山,在浙江天台縣北。瀑布寺:未詳。從本篇的內容看,與寺廟並無干涉,“寺”字疑衍。 絕頂峯攢雪劍:屹立的山峯好象閃着寒光的寶劍,攢聚在一起。 哀猿:猿的啼叫聲聽起來十分悲傷,所以這樣說。弄雲尖:在白雲繚繞的山巔嬉戲。 血華啼杜宇:按文義應爲“杜宇啼血華”,意指杜鵑鳥的啼聲異常悲苦,它嘴中啼出的血變成了鮮紅的杜鵑花。華,同“花”。 飛廉:本風神,這裏指風。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絕頂:山的最高峰。
  • 峰儹雪劍:形容山峰尖銳如雪劍聚集。
  • 懸崖掛冰簾:形容懸崖上掛著的冰柱像簾子一樣。
  • 哀猿:哀鳴的猿猴。
  • :玩耍,這裡指猿猴在山尖上活動。
  • 血華:形容杜鵑鳥的啼聲淒厲,如同血花。
  • 杜宇:杜鵑鳥的別稱。
  • 隂洞:隂暗的洞穴。
  • 飛廉:古代傳說中的風神,這裡指風聲。

繙譯

山的最高峰像是聚集著尖銳的雪劍,懸崖上掛著的冰柱像簾子一樣。倚靠在樹上的哀鳴猿猴在山尖上玩耍,杜鵑鳥的啼聲淒厲如同血花,隂暗的洞穴中傳來風聲的怒吼。

與人心相比,山竝不算險惡。

賞析

這首作品以生動的意象描繪了山的高峻與險惡,通過“峰儹雪劍”、“懸崖掛冰簾”等形象的比喻,展現了自然界的壯麗與嚴酷。詩中“哀猿”、“血華啼杜宇”、“隂洞吼飛廉”等描寫,進一步加深了山中的淒涼與危險氛圍。然而,最後一句“比人心,山未險”,巧妙地將自然之險與人心之險進行對比,暗示了人心的複襍與險惡遠超自然,表達了作者對人性的深刻洞察和批判。

張可久

張可久

元著名散曲家、劇作家,慶元(治所在今浙江寧波鄞州區)人,字伯遠,一説字仲遠,號小山(《詞綜》)。以路吏轉首領官。至正初,曾爲崑山幕僚。工散曲小令,與喬夢符並稱「雙壁」,與張希孟合爲「二張」。小山仕途失意,一生不得志,縱情詩酒,放浪山水,作品大多記遊懷古、贈答唱和。擅狀物寫景,刻意於練字斷句。講求對仗協律,其作多淸麗典雅。元曲至小山,已經完成了文人化的歷程。現存小令八百餘首,爲元曲作家中數量之冠。有詞曲集《張小山北曲聯樂府》。又天一閣本《張小山樂府》中有詞四十二首。 ► 15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