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五首
季子憔悴時,婦見不下機。
買臣負薪日,妻亦棄如遺。
一朝黃金多,佩印衣錦歸。
去妻不敢視,婦嫂強依依。
富貴家人重,貧賤妻子欺。
奈何貧富間,可移親愛志。
遂使中人心,汲汲求富貴。
又令下人力,各競錐刀利。
隨分歸舍來,一取妻孥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季子:指戰國時期的蘇秦,字季子,曾因遊說諸侯不成功而貧困潦倒。
-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 買臣:指漢代的朱買臣,曾因貧窮而賣柴爲生。
- 負薪:揹着柴火,指賣柴。
- 佩印衣錦歸:指功成名就,衣錦還鄉。
- 去妻:被遺棄的妻子。
- 婦嫂:指妻子的姐妹。
- 汲汲:形容急切追求的樣子。
- 錐刀利:比喻微小的利益。
- 隨分:按照本分。
- 妻孥:妻子和兒女。
翻譯
當季子貧困潦倒時,他的妻子連織布機都不下來看他一眼。朱買臣賣柴爲生的時候,他的妻子也離他而去。但一旦他們獲得了財富,佩戴官印,穿着錦衣回鄉,被遺棄的妻子不敢正視他們,而妻子的姐妹們則強裝親近。富貴時家人看重你,貧賤時連妻子都會欺負你。爲何在貧富之間,親情和愛情可以改變呢?這使得中等階層的人急切地追求富貴。又使得下層人民,各自爭奪微小的利益。按照本分回家,只爲了取悅妻子和兒女。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比季子和買臣在貧富不同境遇下的家庭關係變化,深刻揭示了社會現實中的勢利和人情冷暖。白居易以簡潔明快的語言,直擊人心,表達了對貧富差距下人性變化的無奈和批判。詩中「富貴家人重,貧賤妻子欺」一句,道出了社會對貧富態度的極端反差,而「奈何貧富間,可移親愛志」則進一步質疑了這種基於物質條件變化的人際關係。整首詩反映了詩人對社會不公和人性的深刻洞察,以及對真摯情感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