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渭北劉大夫借便秋遮虜寄朝中親友
巨鎮爲邦屏,全材作國楨。
韜鈐漢上將,文墨魯諸生。
豹虎關西卒,金湯渭北城。
寵深初受棨,威重正揚兵。
陣佔山河布,軍諳水草行。
夏苗侵虎落,宵遁失蕃營。
雲隊攢戈戟,風行卷旆旌。
堠空烽火滅,氣勝鼓鼙鳴。
胡馬辭南牧,周師罷北征。
回頭問天下,何處有欃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巨鎮:強大的鎮守。
- 邦屏:國家的屏障。
- 全材:全面的人才。
- 國楨:國家的支柱。
- 韜鈐:指軍事策略。
- 文墨:指文學才能。
- 豹虎:比喻勇猛的士兵。
- 金湯:比喻堅固的防禦。
- 寵深:深厚的寵愛。
- 受棨:接受任命。
- 揚兵:展示軍力。
- 陣佔:佈陣。
- 軍諳:軍隊熟悉。
- 虎落:指邊疆的防禦工事。
- 宵遁:夜間逃跑。
- 蕃營:外族的營地。
- 雲隊:如雲般密集的隊伍。
- 攢戈戟:聚集武器。
- 卷旆旌:捲起旗幟。
- 堠空:哨所空無一人。
- 氣勝:氣勢勝過。
- 鼓鼙:戰鼓。
- 胡馬:指北方遊牧民族的馬。
- 南牧:南下放牧。
- 周師:指周朝的軍隊。
- 北征:北伐。
- 欃槍:彗星,古代認爲是不祥之兆。
翻譯
這首詩描述了一位鎮守邊疆的將軍,他既是國家的屏障,也是全面的人才,支撐着國家。他精通軍事策略,也擅長文學。他的士兵勇猛如豹虎,防守堅固如金湯。他深受寵愛,剛剛接受了任命,正展示着他的軍力。他的軍隊熟悉山河佈陣,瞭解水草行軍。夏季,他們的苗兵侵入敵人的邊防工事,夜間敵人逃跑,失去了營地。他們的隊伍密集如雲,武器聚集,旗幟捲起,哨所空無一人,氣勢勝過戰鼓聲。北方的遊牧民族不再南下放牧,周朝的軍隊也停止了北伐。回首問天下,哪裏還有不祥之兆。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一位邊疆將軍的讚美,展現了唐朝邊防的穩固和軍隊的強大。詩中運用了許多軍事和文學的典故,如「韜鈐」、「文墨」等,體現了將軍的全面才能。同時,通過「豹虎」、「金湯」等比喻,描繪了軍隊的勇猛和防守的堅固。最後,通過「胡馬辭南牧,周師罷北征」表達了邊疆的安寧和國家的強盛。整首詩氣勢磅礴,語言凝練,充分展現了白居易詩歌的藝術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