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疾

足疾無加亦不瘳,綿春歷夏復經秋。 開顏且酌尊中酒,代步多乘池上舟。 幸有眼前衣食在,兼無身後子孫憂。 應須學取陶彭澤,但委心形任去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足疾:腳部的疾病。
  • 無加:沒有加重。
  • 不瘳:沒有痊癒。瘳(chōu):病癒。
  • 開顏:心情愉快,面帶笑容。
  • 尊中酒:酒杯中的酒。尊:古代酒器。
  • 代步:代替步行的工具,這裏指乘船。
  • 幸有:幸運的是有。
  • 兼無:同時沒有。
  • 身後:死後。
  • 子孫憂:對子孫的擔憂。
  • 應須:應該。
  • 學取:學習。
  • 陶彭澤:指陶淵明,因其曾任彭澤令,故稱。
  • 但委心形:只把心思放在形體上,即隨遇而安。
  • 任去留:任由自己選擇去留,即自由自在。

翻譯

我的腳病雖然沒有加重,但也沒有痊癒,就這樣從春天綿延到夏天,又經歷了一個秋天。心情好的時候就喝上一杯酒,出行則多乘池上的小舟。幸運的是我眼前還有衣食無憂,同時也沒有對死後子孫的擔憂。我應該學習陶淵明,只把心思放在形體上,任由自己選擇去留,自由自在。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白居易對生活的態度和哲理。儘管身體有疾,但他並不因此而消沉,反而以一種豁達的心態面對生活。詩中提到的「開顏且酌尊中酒」和「代步多乘池上舟」展現了他的樂觀和享受生活的態度。他慶幸自己衣食無憂,無後顧之憂,因此能夠自由地選擇生活方式,學習陶淵明那種隨遇而安、任由心形的生活哲學。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體現了白居易的人生智慧和超脫世俗的情懷。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峯。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