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見聞覺知:指人的感官對外界事物的感知能力,即視覺、聽覺、觸覺、知覺等。
- 無障礙:沒有阻隔,自由自在。
- 聲香味觸:指聽覺、嗅覺、味覺、觸覺。
- 常三昧:三昧是梵語,意爲定、正受、調直定、正心行處、息慮凝心等,指心定於一處或一境的一種安定狀態。常三昧即經常保持這種心境。
- 只麼飛:只是這樣飛翔。
- 無取無舍:不執着於取,也不執着於舍。
- 無憎愛:沒有憎恨和喜愛之情。
- 應處:應對之處,即面對事物時的態度。
- 本無心:本來就沒有心,指心無所執着。
- 觀自在:觀世音菩薩的別稱,這裏指達到一種自在無礙的境界。
翻譯
視覺、聽覺、觸覺、知覺沒有障礙,自由自在,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常常處於一種定境。就像鳥兒在空中只是這樣飛翔,既不執着於取,也不執着於舍,沒有憎恨和喜愛之情。如果能在應對事物時保持本來無心,這才稱得上是達到了觀自在的境界。
賞析
這首偈語表達了禪宗的一種境界,即通過放下執着,達到心無掛礙的自在狀態。詩中以鳥兒在空中自由飛翔爲喻,形象地描繪了無取無舍、無憎無愛的境界。最後兩句強調了在面對事物時保持本心,不被外境所動,從而達到觀自在的境界。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體現了禪宗追求心靈自由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