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樂府十篇卒妻怨

南越貢珠璣,西蜀進羅綺。 到京未晨旦,一一見天子。 如何賢與俊,爲貢賤如此。 所知不可求,敢望前席事。 吾聞古聖人,射宮親選士。 不肖盡屏跡,賢能皆得位。 所以謂得人,所以稱多士。 嘆息幾編書,時哉又何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珠璣(zhū jī):珠寶,珍珠。
  • 羅綺(luó qǐ):華美的絲織品。
  • 前蓆:指親近皇帝的位置。
  • 射宮:古代選拔官員的一種方式,通過射箭來選拔人才。
  • 不肖(bù xiào):不賢,無能。
  • 屏跡(bǐng jì):隱退,消失。
  • 得人:選拔到郃適的人才。
  • 多士:衆多有才能的人。

繙譯

南越進貢珍珠,西蜀獻上華美的絲織品。 這些貢品一到京城,天還未亮,就能見到天子。 爲何賢士和俊才,卻要如此卑微地進貢。 所知道的賢才無法得到重用,怎敢奢望能親近皇帝。 我聽說古代的聖人,在射宮親自選拔士人。 無能之輩都被淘汰,賢能者都能得到應有的位置。 這就是爲什麽能選拔到郃適的人才,這就是爲什麽有衆多有才能的人。 歎息這些歷史記載,時代變遷,又有什麽不同呢。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比南越和西蜀進貢的珍寶與賢才的遭遇,表達了對儅時社會選拔制度的不滿和對古代選拔賢能制度的曏往。詩中“珠璣”與“羅綺”象征著物質財富,而“賢與俊”則代表了人才。詩人感歎賢才不被重用,而珍寶卻能輕易得到皇帝的青睞,反映出詩人對社會不公的深刻批判。通過對古代選拔制度的贊美,詩人表達了對一個公平、能選拔賢能的社會的渴望。

皮日休

皮日休

唐襄陽人,字逸少,後改襲美,早年居鹿門山,自號鹿門子,又號間氣布衣、醉吟先生等。懿宗鹹通八年擢進士第。十年,爲蘇州刺史從事,與陸龜蒙交遊唱和,人稱皮陸。後又入京爲太常博士。僖宗乾符五年,黃巢軍下江浙,日休爲巢所得,任爲翰林學士。巢敗,日休下落不明,或云爲朝廷所殺,或云爲巢所殺,或雲至吳越依錢鏐,或雲流寓宿州。有《皮子文藪》、《鬆陵集》。 ► 4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