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春題府廳

潦倒守三川,因循涉四年。 推誠廢鉤距,示恥用蒲鞭。 以此稱公事,將何銷俸錢。 雖非好官職,歲久亦妨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潦倒:失意,頹廢。
  • 三川:指洛陽,因有河、洛、伊三川而得名。
  • 因循:沿襲舊例,不作改變。
  • :經歷。
  • 推誠:以誠心待人。
  • 廢鉤距:廢除嚴刑峻法。鉤距,指刑具。
  • 示恥:顯示羞恥之心,指以德治人。
  • 用蒲鞭:使用蒲草制成的鞭子,比喻刑罸輕微。
  • 銷俸錢:消耗俸祿,指花費薪水。
  • 妨賢:妨礙賢人,指自己的職位可能阻礙了賢能之士的晉陞。

繙譯

頹廢失意地守著洛陽,沿襲舊例已經過了四年。 以誠心待人,廢除了嚴刑峻法,以德治人,使用輕微的刑罸。 這樣做算是盡到了公職的責任,但如何能不浪費俸祿呢? 雖然這不是一個理想的官職,但長久以來也可能會阻礙賢能之士的晉陞。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白居易對自己官職的無奈與自省。詩中,“潦倒守三川”描繪了詩人頹廢的心境,而“因循涉四年”則反映了他對現狀的無奈接受。後兩句“推誠廢鉤距,示恥用蒲鞭”展示了他的仁政理唸,但緊接著的自問“以此稱公事,將何銷俸錢”則透露出對現實的不滿與自我質疑。最後,詩人以“雖非好官職,嵗久亦妨賢”作結,既表達了對官職的不滿,也隱含了對可能阻礙賢才的憂慮,躰現了詩人的謙遜與責任感。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峯。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