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日祓禊洛濱
三月草萋萋,黃鶯歇又啼。
柳橋晴有絮,沙路潤無泥。
禊事修初半,遊人到欲齊。
金鈿耀桃李,絲管駭鳧鷖。
轉岸回船尾,臨流簇馬蹄。
鬧翻揚子渡,蹋破魏王堤。
妓接謝公宴,詩陪荀令題。
舟同李膺泛,醴爲穆生攜。
水引春心蕩,花牽醉眼迷。
塵街從鼓動,煙樹任鴉棲。
舞急紅腰軟,歌遲翠黛低。
夜歸何用燭,新月鳳樓西。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祓禊(fú xì):古代中國的一種祭祀活動,通常在春季進行,目的是祈求健康和消除疾病。
- 黃鶯:一種鳥類,常在春天鳴叫。
- 柳橋:以柳樹爲特色的橋樑。
- 沙路:鋪有沙子的道路。
- 金鈿(jīn diàn):古代婦女頭飾的一種,用金屬製成,形狀像花朵。
- 絲管:指絃樂器和管樂器,這裏泛指音樂。
- 鳧鷖(fú yī):指野鴨和鷗鳥。
- 揚子渡:地名,位於今江蘇省揚州市。
- 魏王堤:地名,位於今河南省洛陽市,是古代洛陽城外的一個堤壩。
- 謝公:指謝安,東晉時期的政治家、文學家。
- 荀令:指荀彧,三國時期曹魏的重要謀士。
- 李膺:東漢時期的政治家、文學家。
- 穆生:東漢時期的文學家。
- 紅腰:指舞女纖細的腰肢。
- 翠黛:古代婦女用來畫眉的顏料,這裏指女子的眉毛。
- 鳳樓:指宮中的樓閣。
翻譯
三月的草地綠意盎然,黃鶯時而停歇時而鳴叫。晴朗的日子裏,柳橋上飄着輕絮,沙路上乾淨無泥。春祭的活動剛剛進行到一半,遊人們幾乎都到齊了。金色的頭飾在桃李花間閃耀,音樂聲讓野鴨和鷗鳥都感到驚奇。船隻轉彎靠岸,馬蹄聲在河邊密集響起。熱鬧非凡的揚子渡,人們踏破了魏王堤。歌妓們參加了謝公的宴會,詩篇由荀令題寫。船上與李膺一同泛舟,穆生攜帶了美酒。河水激盪着春心,花朵牽引着醉眼。街道上的塵土隨着鼓聲飛揚,煙霧中的樹木任由烏鴉棲息。舞蹈中舞女的腰肢柔軟,歌聲中女子的眉毛低垂。夜晚歸去無需點燭,新月已在鳳樓西側升起。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唐代春天祓禊活動的盛況,通過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場景,展現了春天的生機與人們的歡樂。詩中運用了大量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活動,如草地、黃鶯、柳橋、沙路、金鈿、絲管等,構成了一幅熱鬧而和諧的春日圖景。詩人通過對細節的精準捕捉,如「金鈿耀桃李」、「絲管駭鳧鷖」等,巧妙地傳達了節日的喜慶氣氛和人們的愉悅心情。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白居易詩歌的獨特魅力。

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峯。
► 2963篇诗文
白居易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大酺上巳趙恆夫農部招飲清涼山 》 —— [ 清 ] 龔翔麟
- 《 三月三日侍宴西池詩 》 —— [ 南北朝 ] 謝靈運
- 《 觀蘭亭箕山王俁書扁二首 》 —— [ 元 ] 曹伯啓
- 《 寓武昌郡寄真定劉晉川先生 》 —— [ 明 ] 李贄
- 《 三月三日重遊虎丘二首 》 —— [ 元 ] 郭麟孫
- 《 續蘭亭會補鎮國大將軍掾卞迪詩 》 —— [ 明 ] 張溥
- 《 三月三日挈葉氏甥女約劉伯遠、通叔兄弟、侯疑始遊萬生園 》 —— [ 清 ] 嚴復
- 《 變竹枝詞九首 》 —— [ 宋 ] 賀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