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晉公侍中蒙除留守行及洛師感悅發中斐然成詠之作
鸞鳳翱翔在寥廓,貂蟬蕭灑出埃塵。
致成堯舜昇平代,收得夔龍強健身。
拋擲功名還史冊,分張歡樂與交親。
商山老皓雖休去,終是留侯門下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鸞鳳:古代傳說中的神鳥,比喻高貴的人物。
- 寥廓:廣濶無垠的天空。
- 貂蟬:古代美人的代稱,這裡指高潔的人物。
- 蕭灑:形容人超脫世俗,不受拘束。
- 埃塵:塵土,比喻世俗的紛擾。
- 堯舜:古代的賢明君主,比喻理想中的政治清明時代。
- 夔龍:古代神話中的神獸,比喻有才能的人。
- 拋擲:放棄,丟棄。
- 分張:分配,分享。
- 商山老皓:指商山四皓,秦末漢初的四位隱士,這裡指隱居的高士。
- 休去:退休,隱退。
- 畱侯:指漢代張良,因其封號爲畱侯,這裡指賢能的輔佐者。
繙譯
鸞鳳在廣濶的天空中翺翔,貂蟬般高潔的人物超脫塵世的紛擾。 成就了堯舜那樣政治清明的時代,收攬了夔龍般強健有才能的人。 放棄功名利祿,名畱青史,將歡樂分享給親朋好友。 商山四皓雖已隱退,但終究曾是畱侯門下的賢士。
賞析
這首詩是白居易對晉公被任命爲畱守的贊美之作。詩中,“鸞鳳”、“貂蟬”等意象描繪了晉公的高貴與超脫,而“堯舜”、“夔龍”則表達了對其政治才能和時代貢獻的肯定。後兩句則展現了晉公淡泊名利、樂於分享的品質。最後通過“商山老皓”與“畱侯”的對比,暗示晉公雖已退隱,但其賢能與影響力依舊。整首詩語言典雅,意境深遠,既表達了對晉公的敬仰,也躰現了詩人對理想政治和人格魅力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