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歸
翩翩平肩輿,中有醉老夫。
膝上展詩卷,竿頭懸酒壺。
食宿無定程,僕馬多緩驅。
臨水歇半日,望山傾一盂。
藉草坐嵬峨,攀花行踟躕。
風將景共暖,體與心同舒。
始悟有營者,居家如在途。
方知無系者,在道如安居。
前夕宿三堂,今旦遊申湖。
殘春三百里,送我歸東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平肩輿:古代的一種輕便轎子。
- 醉老夫:喝醉的老人。
- 詩卷:詩集。
- 酒壺:裝酒的容器。
- 定程:固定的行程。
- 緩驅:緩慢前行。
- 傾一盂:倒滿一碗。
- 藉草:坐在草地上。
- 嵬峨:高大的樣子。
- 攀花:摘花。
- 踟躕:徘徊不前。
- 有營者:有固定職業或生活的人。
- 無系者:沒有固定職業或生活的人。
- 三堂:地名,具體位置不詳。
- 申湖:地名,具體位置不詳。
- 東都:指洛陽,唐代東都。
翻譯
我乘坐着輕便的轎子,裏面坐着一個醉醺醺的老人。他的膝蓋上攤開着詩集,轎子的竿頭懸掛着酒壺。我們的食宿沒有固定的計劃,僕人和馬匹都緩慢前行。我們在水邊休息了半天,望着山景倒滿了一碗酒。我們坐在高大的草地上,摘花時徘徊不前。風和景色一起溫暖,身體和心靈都感到舒暢。我開始理解那些有固定生活的人,他們在家中就像在旅途中一樣。我也明白了那些沒有固定生活的人,他們在旅途中就像在家中一樣安逸。昨晚我們在三堂過夜,今天早上我們遊覽了申湖。這三百里的殘春,將我送回了東都洛陽。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白居易東歸途中的悠閒與自在。詩中,「醉老夫」形象生動,展現了詩人不羈的生活態度。通過對比「有營者」與「無系者」的生活狀態,詩人表達了對自由生活的嚮往和對固定生活的反思。詩的節奏舒緩,語言質樸,透露出一種隨遇而安、享受當下的生活哲學。整首詩充滿了田園詩的意境,體現了詩人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