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賜四十首丙子二月初與經筵進講紀述
春雲別殿倚平臺,問道恭承步輦來。
講席平依丹地轉,經函近對御筵開。
凝旒晬穆聞天語,委佩從容列上臺。
聖學方隆恩禮茂,儒臣長此奉康哉。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紀賜四十首丙子二月初與經筵進講紀述:這是詩的標題,表明了詩的內容是關於丙子年二月初在經筵進講時的記錄。
- 于慎行:明朝的詩人,此詩的作者。
- 問道:詢問道理或知識。
- 恭承:恭敬地接受或遵循。
- 步輦:古代帝王的乘輿。
- 講席:講學的座位。
- 丹地:指皇宮中的地面,因塗有硃紅色而得名。
- 經函:裝經書的匣子。
- 御筵:皇帝的宴席。
- 凝旒:皇帝的冠冕,此處指皇帝。
- 晬穆:溫和莊重的樣子。
- 天語:皇帝的話語。
- 委佩:佩戴的玉飾,此處指官員。
- 從容:不慌不忙,鎮定自若。
- 上臺:指高級官員的職位。
- 聖學:指皇帝的學問。
- 恩禮:皇帝的恩寵和禮遇。
- 儒臣:指儒家學者或官員。
翻譯
在春日的雲霧繚繞的殿堂旁,我依靠着平臺,恭敬地接受皇帝的詢問,隨着步輦的到來。講學的座位平穩地依附在皇宮的硃紅色地面上,裝經書的匣子就在皇帝宴席的對面展開。皇帝溫和莊重地聽着,他的話語如同天籟,我們這些佩戴玉飾的官員從容不迫地列隊上臺。皇帝的學問日益隆盛,恩寵和禮遇也日益豐厚,我們這些儒臣將長久地享受這樣的安寧與榮耀。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明朝時期儒臣在經筵進講時的場景,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現了皇帝的尊貴與儒臣的恭敬。詩中「凝旒晬穆聞天語,委佩從容列上臺」一句,既表現了皇帝的威嚴與溫和,又體現了儒臣的從容與尊嚴。整首詩語言典雅,意境莊重,表達了作者對皇帝學問的推崇以及對儒臣身份的自豪。
于慎行
明山東東阿人,字可遠,更字無垢。於慎思弟。隆慶二年進士。萬曆初歷修撰、日講官,以論張居正“奪情”,觸其怒。以疾歸。居正死後復起。時居正家被抄沒,慎行勸任其事者應念居正母及諸子顛沛可傷。累遷禮部尚書。明習典制,諸大禮多所裁定。以請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餘年。萬曆三十五年,廷推閣臣,以太子少保兼東閣大學士,入參機務,以病不能任職。旋卒,諡文定。學問貫穿百家,通曉掌故。與馮琦併爲一時文學之冠。有《谷城山館詩文集》。
► 13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