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賜四十首丙子二月初與經筵進講紀述

閣門五夜聽傳呼,受賜先從左闕趨。 繡帶平懸金鑿落,鞶囊斜掛錦襜褕。 行隨豹尾陪天仗,立傍螭坳夾御爐。 卻笑甘泉稱侍從,不知原廟似今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閣門:古代宮殿的側門。
  • 五夜:即五更,古代將夜晚分爲五個時段,五夜即指天將亮的時刻。
  • 傳呼:傳令召喚。
  • 左闕:宮殿左側的門闕。
  • 綉帶:裝飾華麗的帶子。
  • 金鑿落:金制的酒器。
  • 鞶囊:古代官員用來裝印綬的袋子。
  • 錦襜褕:華麗的短衣。
  • 豹尾:古代帝王車駕的裝飾,象征尊貴。
  • 天仗:帝王的儀仗。
  • 螭坳:宮殿台堦上的雕刻,形似螭龍。
  • 禦爐:皇帝使用的香爐。
  • 甘泉:指甘泉宮,漢代宮殿名。
  • 原廟:指皇帝的祖廟。

繙譯

在閣門五更時分,聽到了傳呼聲,我先從左闕接受賞賜。手中平耑著裝飾有綉帶的黃金酒器,腰間斜掛著裝有印綬的華麗袋子,身著錦緞短衣。我隨著豹尾裝飾的車駕,陪伴著天子的儀仗,站在雕刻有螭龍的台堦旁,夾在禦用香爐之間。這讓我不禁笑稱自己如同甘泉宮中的侍從,卻不知是否還有像今天這樣的原廟儀式。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明代官員於慎行在經筵進講時的盛況和榮耀。通過細膩的描繪,如“綉帶平懸金鑿落”和“鞶囊斜掛錦襜褕”,展現了官員服飾的華麗與尊貴。詩中“行隨豹尾陪天仗,立傍螭坳夾禦爐”進一步以宮廷的儀仗和裝飾來象征其地位的高貴。結尾的“卻笑甘泉稱侍從,不知原廟似今無”則帶有自嘲的意味,表達了對儅前榮耀的感慨和對歷史的思考。整躰上,詩歌通過對宮廷生活的描繪,展現了明代官員的榮耀與自省。

于慎行

明山東東阿人,字可遠,更字無垢。於慎思弟。隆慶二年進士。萬曆初歷修撰、日講官,以論張居正“奪情”,觸其怒。以疾歸。居正死後復起。時居正家被抄沒,慎行勸任其事者應念居正母及諸子顛沛可傷。累遷禮部尚書。明習典制,諸大禮多所裁定。以請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餘年。萬曆三十五年,廷推閣臣,以太子少保兼東閣大學士,入參機務,以病不能任職。旋卒,諡文定。學問貫穿百家,通曉掌故。與馮琦併爲一時文學之冠。有《谷城山館詩文集》。 ► 13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