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十五日夜坐明德堂

· 貝瓊
大火直初昏,迴飆薦微爽。 行遵曲池靜,坐蔭華構敞。 天高積陰散,水明圓魄上。 翩翩去鳥迅,唧唧砌蟲響。 胡爲京國滯,屢乖林壑賞。 吳中有蓴鱸,吾當理歸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大火:指夏季的炎熱。
  • 迴飆:迴旋的風。
  • :帶來。
  • 微爽:微涼。
  • 行遵:沿着。
  • 曲池:曲折的池塘。
  • :遮蔽。
  • 華構:華麗的建築。
  • :寬敞。
  • 積陰:積聚的雲。
  • 水明:水面明亮。
  • 圓魄:月亮。
  • 翩翩:形容鳥飛得輕快。
  • 唧唧:蟲鳴聲。
  • 砌蟲:臺階上的蟲子。
  • 京國:京城。
  • :停留。
  • :錯過。
  • 林壑:山林和溪谷。
  • 蓴鱸:蓴菜和鱸魚,指江南的美食。
  • 理歸鞅:整理行裝準備回家。

翻譯

夏日的炎熱在黃昏時分達到頂點,迴旋的風帶來了些許涼意。我沿着曲折的池塘行走,靜靜地坐在這華麗建築的寬敞之處。天空高遠,積聚的雲層散開,水面在月光的照耀下顯得格外明亮。鳥兒輕快地飛過,臺階上的蟲子發出唧唧的鳴叫。爲何我還在京城停留,屢次錯過了山林和溪谷的美景。江南有美味的蓴菜和鱸魚,我應當整理行裝,準備回家。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夏日黃昏時分的景色,通過自然景物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嚮往和對都市生活的厭倦。詩中「大火直初昏,迴飆薦微爽」描繪了夏日的熱烈與夜晚的涼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後文通過對曲池、華構、圓魄等景物的細膩刻畫,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最後,詩人表達了對江南美食和家鄉的思念,以及對歸隱生活的渴望,體現了詩人對自然與寧靜生活的嚮往。

貝瓊

元末明初浙江崇德人,字廷琚,一名闕,字廷臣。元末領鄉薦,年已四十八。戰亂隱居,張士誠屢闢不就。洪武初聘修元史,六年除國子助教,與張美和、聶鉉並稱“成均三助”。九年改官中都國子監,教勳臣子弟。十一年致仕。有《清江文集》。 ► 5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