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平倭

海邦鼙鼓年年急,野婦村氓相對泣。 何當夷醜更陸梁,海上人家徒壁立。 朝聞碣石已屠城,暮報平山復波及。 喜看儒將有子房,帷幄運籌禽已執。 淨掃妖氛嶺嶠清,萬井千家事耕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鼙鼓:古代軍中用的小鼓,此處指戰鼓聲。
  • 野婦村氓:指鄉村的婦女和農民。
  • 夷醜:指外來的侵略者,這裏特指倭寇。
  • 陸梁:指倭寇橫行霸道。
  • 帷幄:軍中的帳幕,指軍事指揮所。
  • 運籌:策劃,制定策略。
  • 禽已執:指已經捕獲了敵人。
  • 嶺嶠:山嶺,這裏指邊疆地區。
  • 萬井千家:形容居民衆多。
  • 耕汲:耕種和汲水,指日常生活。

翻譯

海邊的戰鼓聲年年急促,鄉村的婦女和農民相對哭泣。 何時這些外來的侵略者更加橫行霸道,海上的人家只能空有牆壁而無法安居。 早晨聽說碣石已經被屠城,傍晚又傳來平山也遭受了波及。 欣喜地看到有像子房一樣的儒將,在軍帳中運籌帷幄,已經捕獲了敵人。 徹底掃清了邊疆的妖氛,萬家千戶開始安心耕種和汲水。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明代海防邊疆的緊張局勢和人民的苦難生活,同時表達了對英勇儒將的讚揚和對和平生活的嚮往。詩中通過「海邦鼙鼓」、「野婦村氓」等意象,生動地展現了戰亂給人民帶來的痛苦。後兩句則通過對比戰亂與和平,突出了儒將的智勇和人民對安寧生活的渴望。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國家安危和人民福祉的深切關懷。

李學一

李學一,字萬卿,號文軒。歸善(今廣東惠陽)人。明世宗嘉靖三十七年(一五五八)舉人,明穆宗隆慶二年(一五六八)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刑科給事中。歷任湖廣參議、貴州提學副使。清溫汝能《粵東詩海》卷三四、吳道鎔《廣東文徵作者考》卷四有傳。李學一詩,以張友仁一九四八年手抄本《文軒公集》爲底本。 ► 5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