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振鐸:搖鈴,古代宣佈政教法令時,即振鐸以警衆。鐸,有舌的大鈴。
- 遐陬:邊遠角落。
- 幹羽:古代兩種舞蹈。幹舞和羽舞。這裏比喻文德教化。
- 穿楊:原指在遠處就能射穿楊柳的葉子。後用「百步穿楊」形容箭法或槍法非常高明。
- 相馬:原指鑑別馬的好壞。這裏比喻選拔人才。
- 鶚鵾:一種猛禽,比喻英才。
- 上林:古代皇家園林,這裏泛指園林。
- 華堂:華麗的廳堂。
- 兀坐:獨自端坐。
翻譯
我搖着鈴鐺來到鎮遠,秋天的霜已經覆蓋了樹林,邊遠之地也沐浴在皇恩的深厚之中。 這些學子中,誰是那百步穿楊的高手呢?我千里之外,心懷選拔賢才的願望。 秋天的肅殺之氣中,英才如同鶚鵾般沖天而起;春天到來時,桃花李花盛開在園林的樹蔭下。 在華麗的廳堂中獨自端坐,面對着暮色中的青山,我嘗試着對着黃花吟詠一番。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秋日校士的場景,通過「振鐸」、「遐陬」、「幹羽」等詞語,展現了皇恩浩蕩、文教普及的景象。詩中「穿楊手」、「相馬心」比喻選拔人才的渴望,而「鶚鵾衝漢」、「桃李上林」則形象地描繪了英才的崛起和春天的生機。結尾的「華堂兀坐」、「獨對黃花」則表達了詩人獨自沉思、品味秋意的情景。整首詩意境深遠,語言凝練,表達了詩人對教育和人才選拔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