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蒙宥罪旋復拜官伏感聖恩竊書鄙意兼奉簡新除使君等諸公

· 王維
忽蒙漢詔還冠冕,始覺殷王解網羅。 日比皇明猶自暗,天齊聖壽未雲多。 花迎喜氣皆知笑,鳥識歡心亦解歌。 聞道百城新佩印,還來雙闕共鳴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宥罪:赦免罪行。
  • 旋復:不久之後。
  • 拜官:授予官職。
  • 伏感:深感。
  • 竊書:私下書寫。
  • :書信。
  • 新除:新任命。
  • 使君:對地方長官的尊稱。
  • 冠冕:古代官員的帽子,此處指官職。
  • 殷王解網羅:比喻得到寬恕或釋放。
  • 皇明:皇帝的聖明。
  • 天齊聖壽:指皇帝的壽辰,天齊是古代對皇帝的尊稱。
  • 未雲多:不算多,表示皇帝的恩典無窮。
  • 花迎喜氣:花朵似乎因爲喜氣而開放。
  • 鳥識歡心:鳥兒似乎能感受到人的歡樂心情。
  • 解歌:懂得歌唱。
  • 百城新佩印:指新任命的地方官員。
  • 雙闕共鳴珂:雙闕指宮門,鳴珂是官員上朝時馬身上的玉飾發出的聲音,此處指官員們一同上朝。

翻譯

忽然接到皇上的詔書,恢復了我的官職,我才感覺到如同殷王解開了網羅般被寬恕。 與皇帝的聖明相比,我的光明如同日光中的暗影;皇帝的壽辰雖長,但他的恩典卻無窮無盡。 花朵似乎因爲喜氣而開放,鳥兒似乎能感受到人的歡樂心情,也懂得歌唱。 聽說許多城市都有新任命的官員,他們都將來到宮門前,一同上朝,玉飾發出和諧的聲音。

賞析

這首詩是王維表達對皇帝赦免罪行並恢復官職的感激之情。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比喻,如「殷王解網羅」形象地表達了被寬恕的喜悅,「花迎喜氣」、「鳥識歡心」則生動地描繪了因喜事而萬物歡騰的景象。詩的最後兩句預示了新任命的官員們將一同上朝,展現了朝廷的繁榮和和諧。整首詩語言典雅,情感真摯,充分展現了王維對皇恩的深切感激和對未來的美好期待。

王維

王維

王維,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餘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 3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