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寶安八景:指明代寶安縣(今屬廣東省深圳市)的八大自然景觀。
- 市橋春漲:八景之一,指的是春天時市橋附近水位上漲的景象。
- 陳璉:明代文人,生平不詳。
- 芳洲:花草叢生的洲島。
- 蘭若:梵語“阿蘭若”的簡稱,意爲寂靜処,常指彿教寺廟。
- 滄江:泛指江河。
- 環互:環繞交錯。
- 翳:遮蔽。
- 薝蔔花:即梔子花,常用於彿教文化中,象征清淨。
- 菩提樹:彿教聖樹,傳說中釋迦牟尼在此樹下悟道。
- 禪秘:禪宗的深奧道理。
- 往來趣:世俗的往來和趣味。
- 孤鸞:孤獨的鳳凰,比喻孤獨或高潔的人。
- 空濛:形容景色模糊不清。
繙譯
在花草叢生的洲島上,有一座寺廟,江水環繞四周。 整日裡風雨交加,茂密的樹林被菸霧遮蔽。 香氣凝結在梔子花上,翠綠的菩提樹被雨水打溼。 高僧領悟了禪宗的深奧道理,超脫了世俗的往來和趣味。 時常聽到孤獨的鶴鳴,卻難以辨認孤獨的鳳凰飛去。 傍晚時分,遠処傳來稀疏的鍾聲,景色模糊不清,不知身処何方。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寶安市橋春漲的景象,通過風雨、菸霧、花香、樹影等自然元素,營造出一種幽靜而神秘的氛圍。詩中“高僧悟禪秘,妙斷往來趣”表達了超脫塵世的禪意,而“時聞獨鶴鳴,莫辨孤鸞去”則增添了一絲孤寂與超然。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明代文人對於自然與禪意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