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於清叔

· 郭奎
金陵隱者天下士,六十爲文健且奇。 諸父不諳麋鹿俗,令郎俱有鳳凰儀。 長幹橋上閒沽酒,玄武湖陰醉賦詩。 書史滿牀琴在匣,秋來相對鬢如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金陵:今南京的古稱。
  • 隱者:隱居的人。
  • 天下士:天下間的賢士。
  • 六十爲文:六十嵗時寫的文章。
  • 健且奇:強健而且獨特。
  • 諸父:指父親和叔伯等長輩。
  • 不諳:不熟悉。
  • 麋鹿俗:指世俗之事。
  • 令郎:對他人兒子的尊稱。
  • 鳳凰儀:比喻有才華和美德。
  • 長乾橋:南京的一座橋。
  • :同“閑”,空閑。
  • 沽酒:買酒。
  • 玄武湖:南京的一個湖。
  • :指湖的北麪。
  • 賦詩:作詩。
  • 書史滿牀:形容書籍很多。
  • 琴在匣:琴放在琴匣中,未被彈奏。
  • 鞦來:鞦天到來。
  • 鬢如絲:形容頭發花白。

繙譯

金陵有位隱居的賢士,六十嵗時寫的文章既強健又獨特。他的父輩們不熟悉世俗之事,而他的兒子們卻都才華橫溢,品德高尚。在長乾橋上閑暇時買酒,玄武湖北麪醉意中作詩。家中書籍堆積如山,琴卻靜靜地放在匣中,鞦風起時,相對而坐,頭發已如絲般斑白。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隱居金陵的賢士的生活狀態。詩中,“六十爲文健且奇”展現了這位隱者的才華與獨特,而“諸父不諳麋鹿俗,令郎俱有鳳凰儀”則對比了家族中兩代人的不同特質。後兩句通過對長乾橋和玄武湖的描寫,展現了隱者的生活場景,而“書史滿牀琴在匣”則反映了隱者豐富的精神世界和淡泊的生活態度。最後,“鞦來相對鬢如絲”以鞦風和白發爲意象,表達了時光流逝的哀愁和對隱者晚年生活的感慨。

郭奎

元明間廬州府巢縣人,字子章。元末從餘闕治經,闕屢稱之。朱元璋起江淮,奎歸之,從事幕府。朱文正爲大督開府南昌,命奎參其軍事。後文正未得封賞,態度失常,得罪太祖,奎連累坐誅。有《望雲集》。 ► 22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