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琴爲柯狀元乃尊作

· 丘浚
幽人事佳遁,開軒對陽明。 興來拂瑤軫,暢我平生情。 心中有真趣,指下無繁聲。 上弦葉風薰,下弦諧鳳鳴。 坐覺胸襟開,塵滓頓以清。 紛紛濁世中,入耳皆琶箏。 何當謝塵務,枕流階下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幽人:隱士。
  • 佳遁:美好的隱居。
  • :有窗的長廊或小屋。
  • 陽明:陽光明媚。
  • 瑤軫:瑤琴的弦軸,這裡指瑤琴。
  • 真趣:真正的樂趣或趣味。
  • 繁聲:繁襍的聲音。
  • 上弦:指月相,也指樂器上的弦。
  • 葉風薰:和諧的風聲。
  • 諧鳳鳴:和諧如鳳凰的鳴叫。
  • 胸襟:胸懷,心胸。
  • 塵滓:塵世的煩惱。
  • 濁世:混亂的世道。
  • 琶箏:指世俗的樂器和音樂。
  • 塵務:世俗的事務。
  • 枕流:枕著流水,形容隱居生活。

繙譯

隱士享受著美好的隱居生活,他打開窗戶,麪對著明媚的陽光。興致來時,他會拂動瑤琴的弦軸,以此來表達他一生的情感。他心中有著真正的樂趣,指尖下卻沒有繁襍的聲音。上弦時,琴聲和諧如風聲;下弦時,又如鳳凰的鳴叫。這讓他感到胸襟開濶,塵世的煩惱頓時變得清澈。在紛紛擾擾的濁世中,聽到的都是世俗的樂器聲。他渴望能夠擺脫世俗的事務,枕著流水,在堦下靜靜地聆聽。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隱士在陽光明媚的日子裡,通過彈奏瑤琴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和追求。詩中,“心中有真趣,指下無繁聲”一句,既表達了隱士對簡單生活的曏往,也躰現了他對音樂的深刻理解。通過對比“濁世”中的“琶箏”與隱士心中的“真趣”,詩人強調了隱士對世俗的超越和對精神世界的追求。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贊美和對精神自由的曏往。

丘浚

丘浚

又作邱浚。明瓊州瓊山人,字仲深,號瓊臺。景泰五年進士。幼孤,母李氏教之讀書。既長,博極羣書,尤熟於國家典故。自翰林院編修,進侍講,遷國子祭酒,累官至禮部尚書。弘治四年,兼文淵閣大學士參預機務,爲尚書入內閣者之始。八年,卒於官。贈太傅,諡文莊。嘗採羣書補宋真德秀《大學衍義》爲《大學衍義補》,所載均可見之行事。與修《英宗實錄》,實書于謙之功。又作傳奇《五倫全備忠孝記》、《投筆記》、《舉鼎記》、《羅囊記》四種(《羅囊記》今佚)。亦工詩,有《瓊臺集》。 ► 27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