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成虎 [ 漢] 劉向
龐蔥與太子質於邯鄲,謂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龐蔥曰:‘夫市之無虎明矣,
論語·學而篇 [ 周] 孔子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爲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爲仁之本
論語·雍也篇 [ 周] 孔子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仲弓問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簡。”仲弓曰:“居敬而行簡,以臨其民,不亦可乎?居簡而行簡,無乃大簡乎?”子曰:“雍之言然。”
哀公問:“弟子孰爲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
原君 [ 清] 黃宗羲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興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爲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爲害,而使天下釋其害;此其人之勤勞必千萬於天下之人。夫以千萬倍之勤勞,
莊子 · 內篇 · 人間世 [ 周] 莊子
顏回見仲尼,請行。曰:“奚之?”曰:“將之衛。”曰:“奚爲焉?”曰:“回聞衛君,其年壯,其行獨。輕用其國而不見其過。輕用民死,死者以國量,乎澤若蕉,民其無如矣!回嘗聞之夫子曰:‘治國去之,亂國就之。醫
孟子 · 第十一卷 · 告子上 · 第十一節 [ 周] 孟子
孟子曰:“仁,人心也;義,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雞犬放,則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論語·述而篇 [ 周] 孔子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哀鹽船文 [ 清] 汪中
《哀鹽船文》者,江都汪中之所作也。中早學六義,又好深湛之思,故指事類情,申其雅志。採遺制於《大招》,激哀音於變徵,可謂驚心動魄,一字千金者矣。或疑中方學古之道,其言必期於有用,若此文將何用邪?答曰:“
劉誠意先生以梁公道學為之師王練忠鯁為之友迺克以名名堂而啓後之不忘也然以不及識為恨故為之賦登堂三章章十句 [ 明] 夏良勝
有登斯堂仰美人兮,彼美人之情惟意之誠。
意之誠,斯徳之貞。
是可仰也,必有師也。
必有友也,必有後之承也。
有登斯堂懷美人兮,彼美人之降維意之防。
意之防,斯道之藏。
是可懐也,惟其師也。
惟其友也,
習慣說 [ 清] 劉蓉
蓉少時,讀書養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讀,仰而思,思有弗得,輒起繞室以旋。室有窪,徑尺,浸淫日廣。每履之,足苦躓焉。旣久而遂安之。
一日,父來室中,語之,顧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國家爲?”命童
荀卿論 [ 宋] 蘇軾
嘗讀《孔子世家》,觀其言語文章,循循莫不有規矩,不敢放言高論,言必稱先王,然後知聖人憂天下之深也。茫乎不知其畔岸,而非遠也;浩乎不知其津涯,而非深也。其所言者,匹夫匹婦之所共知;而所行者,聖人有所不能
答張佖諫書手批 [ 五代十國] 李煜
古人讀書,不止爲詞賦口舌也。委質事人,忠言無隱,斯可謂不辱士君子之風矣。朕纂承之始,德政未敷,哀毀之中,智慮荒亂。深虞佈政設教,有不足仰嗣先皇,下副民望。卿居下位,而首進讜謀,十事煥美,可舉而行。朕必
七諫 · 其六 · 哀命 [ 漢] 東方朔
哀時命之不合兮,傷楚國之多憂。
內懷情之潔白兮,遭亂世而離尤。
惡耿介之直行兮,世溷濁而不知。
何君臣之相失兮,上沅湘而分離。
測汨羅之湘水兮,知時固而不反。
傷離散之交亂兮,遂側身而既遠。
孟子 · 第三卷 · 公孫丑上 · 第七節 [ 周] 孟子
孟子曰:“矢人豈不仁於函人哉?矢人唯恐不傷人,函人唯恐傷人。巫匠亦然,故術不可不慎也。孔子曰:‘里仁爲美。擇不處仁,焉得智?’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莫之御而不仁,是不智也。不仁、不智、無禮、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