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太和山

縹緲靈光信有無,秋高天柱倚踟躕。 雲扶漢畤藏仙籙,天福燕京護帝符。 宣室席前憐賈誼,茂陵書就愧相如。 悲風落日增蕭瑟,極目中原一雁孤。
拼音

所属合集

#武當山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縹緲(piāo miǎo):形容隱隱約約,若有若無的樣子。
  • 靈光:指神祕的光輝,常用來形容神靈或仙境的光芒。
  • 天柱:古代神話中支撐天空的柱子,這裏指高山。
  • 踟躕(chí chú):猶豫不決,徘徊不前的樣子。
  • 漢畤(zhì):古代祭祀天地的地方,這裏指皇家祭祀的場所。
  • 仙籙(lù):道教中記載神仙名錄的書籍。
  • 帝符:皇帝的符信,象徵皇權。
  • 宣室:古代宮廷中的一個房間,常用來指代朝廷。
  • 賈誼:西漢時期的文學家、政治家。
  • 茂陵:漢武帝的陵墓,這裏指代漢武帝。
  • 相如:指司馬相如,西漢時期的文學家。
  • 蕭瑟(xiāo sè):形容風吹樹木的聲音,也用來形容淒涼的景象。
  • 極目:盡力遠望。

翻譯

在秋高氣爽的日子裏,我站在高山之巔,四周雲霧繚繞,彷彿仙境一般。雲層中似乎隱藏着皇家祭祀的神祕場所,天意似乎也在庇護着燕京的皇權。在朝廷中,我不禁想起了賈誼的遭遇,而我自己若能像司馬相如那樣完成一部偉大的著作,也會感到慚愧。風吹過樹梢,發出淒涼的聲音,我盡力遠望中原,只見一隻孤雁飛過,增添了幾分孤獨和淒涼。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秋日登高望遠的情景,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表達了對國家命運和個人境遇的感慨。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縹緲靈光」、「天柱」、「漢畤」等,營造出一種神祕而莊嚴的氛圍。同時,通過對賈誼和司馬相如的提及,詩人表達了對歷史人物的敬仰以及對自己命運的反思。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深厚的文學功底和豐富的情感世界。

葉春及

明浙江歸安人,字化甫。隆慶初由鄉舉授教諭,上書陳時政三萬餘言,都人傳誦。後遷惠安知縣,尋引歸。後以薦爲鄖陽同知,入爲戶部郎中卒。工詩文,有《石洞集》。 ► 32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