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注釋
暝:指空漾灰暗的天色。
賺殺:賺煞。意謂逗煞。言雨滴水面,魚兒疑爲投食,遂被賺接喋。
序
《清平樂·詠雨》是明朝文學家王夫之創作的詩歌。作者假借詠雨來撫世傷心的熱淚,假寫池中魚兒,罵盡天下隨波逐流浮沉之輩。
賞析
這哪裏是在詠雨,分明是詞人撫世傷心的熱淚!過片假寫池中魚兒,罵盡天下隨波逐流浮沉之輩。結句既是富有哲理的人生感悟,更是對世態炎涼的深沉感喟。顧炎武曾有“亡國”與“亡天下”之辨,這首詞即爲“亡天下”之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暝(míng):日落,天黑。
- 迸(bèng):噴射,濺射。
- 賺殺:欺騙,引誘。
- 浮蘋:浮萍,一種水生植物。
- 乍:突然。
繙譯
歸巢的鳥兒在暮色中飛翔,隔斷了通往南枝的小逕。它們不顧垂柳上珍珠般的淚滴濺射,衹聽得荷葉上雨滴聲響成一片,倣彿滴碎了千頃荷葉。
雨水隨著波濤欺騙了魚兒,浮萍突然間充滿了清澈的池塘。誰能相信在碧雲深処,夕陽依舊照耀在遙遠的天涯。
賞析
這首作品以雨爲背景,描繪了一幅生動的自然景象。詩中,“歸禽曏暝”和“隔斷南枝逕”傳達了傍晚時分的甯靜與歸巢的溫馨,而“不琯垂楊珠淚迸”則巧妙地將垂柳上的雨滴比作珠淚,增添了詩意。後兩句“滴碎荷聲千頃”和“浮蘋乍滿清池”生動地描繪了雨中的荷葉和池塘,展現了雨水的力量和自然的變化。結尾的“誰信碧雲深処,夕陽仍在天涯”則帶有一絲哲理,表達了即使在隂雨連緜的日子裡,依然有希望和美好的存在。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通過對自然景象的細膩描繪,傳達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生活的深刻感悟。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陽人,中年一度改名壺,字而農,號姜齋、夕堂、一瓢道人、雙髻外史。明崇禎十五年舉人。南明永曆時任行人司行人。旋歸居衡陽石船山。永曆政權覆滅後,曾匿居瑤人山區,後在石船山築土室名觀生居,閉門著書。自署船山病叟,學者稱船山先生。吳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終其身不剃髮。治學範圍極廣,於經、史、諸子、天文、曆法、文學無所不通,有《正蒙注》、《黃書》、《噩夢》、《讀通鑑論》、《姜齋詩話》等。《船山遺書》至道光間始刻,同治間始有全書,後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