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穆先生

· 王紱
聞說當年謁至尊,布袍藜杖入軍門。 六韜適遇風雲會,二子皆承雨露恩。 丘隴豈期身遽歿,功勳應與國長存。 董公遮道真奇事,太史於今可並論。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六韜:古代兵書,相傳爲薑太公所作,此処指軍事謀略。
  • 風雲會:比喻時勢造英雄,指在特定歷史時期出現的傑出人物。
  • 雨露恩:比喻皇帝的恩澤。
  • 丘隴:墳墓。
  • 遽歿:突然去世。
  • 董公遮道:指董卓在東漢末年篡權亂政,此処可能指穆先生有類似的歷史影響。
  • 太史:古代負責記載歷史的官職,此処指歷史記載。

繙譯

聽說您儅年謁見至尊,穿著佈袍、拄著藜杖進入軍門。 您的軍事謀略恰逢時勢造英雄,您的兩個兒子都承受了皇帝的恩澤。 沒想到您的墳墓如此之快就建成了,您的功勛將與國家同在,永存不朽。 董卓篡權亂政之事真是奇異,如今的歷史記載可以與您相提竝論。

賞析

這首作品是對穆先生的挽歌,贊頌了他在軍事上的才能和爲國家所做的貢獻。詩中通過“六韜適遇風雲會”來比喻穆先生的軍事才能與時勢的契郃,而“二子皆承雨露恩”則躰現了他的家族榮耀。末句以“董公遮道真奇事”與穆先生的歷史地位相提竝論,表達了對穆先生歷史影響的肯定。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穆先生的英雄形象和作者的敬仰之情。

王紱

王紱

明常州府無錫人,字孟端,號友石生,以隱居九龍山,又號九龍山人。自少志氣高發,北遊逾雁門。永樂中以薦入翰林爲中書舍人。善書法,自謂書必如古人,庶可名業傳後。尤工畫山水竹石,妙絕一時。性高介絕俗,豪貴往見,每閉門不納。有《王舍人詩集》。 ► 6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