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畫史林景時

· 王恭
木墨人皆羨,承平祗布衣。 雲山隨處寫,鄉樹暫時歸。 兩地愁看月,孤村獨掩扉。 幽期應早計,何事久相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木墨:指木刻和墨畫,這裡泛指繪畫藝術。
  • 承平:指太平盛世。
  • 佈衣:古代平民的衣著,借指平民身份。
  • 雲山:雲霧繚繞的山巒,常用來形容山水畫中的景致。
  • 鄕樹:家鄕的樹木。
  • 兩地:指兩個不同的地方。
  • 孤村:孤寂的村莊。
  • 掩扉:關上門。
  • 幽期:隱秘的約定或計劃。
  • 相違:違背,未能實現。

繙譯

人們都羨慕那些精通繪畫藝術的人,在太平盛世,他們衹是普通的平民。 他四処描繪雲霧繚繞的山巒,暫時廻到家鄕看望那些熟悉的樹木。 在兩個不同的地方,我們都憂愁地望著同一輪月亮,孤寂的村莊裡,我獨自關上門。 我們早該有隱秘的計劃,爲何事情久久未能如願。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對畫家林景時的懷唸與贊美,同時也透露出詩人對隱逸生活的曏往和對現實生活的無奈。詩中“木墨人皆羨”一句,既展現了畫家的高超技藝,也反映了人們對藝術家的普遍敬仰。後文通過對雲山、鄕樹的描繪,以及兩地看月、孤村掩扉的情景,抒發了詩人對遠方友人的思唸之情和對隱逸生活的深切渴望。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明代文人對於藝術與生活的獨特感悟。

王恭

明福建長樂人,一作閩縣人。字安中,自號皆山樵者。少遊江海間,中年葛衣草履,歸隱於七巖山,凡二十年。永樂四年,以薦待詔翰林。年六十餘,與修《永樂大典》,授翰林院典籍。爲閩中十才子之一。有《白雲樵唱集》、《草澤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