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中送僧還舊山

· 王野
折柳插瓶溪水灣,此方緣盡又思還。 春花乞食雲門寺,秋葉翻經瓦屋山。 雲起珠林封舊跡,月臨寶地憶慈顏。 知君身似旃檀樹,已去留香梵宇間。
拼音

所属合集

#僧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緣盡:因緣結束,指僧人在此地的修行或居住結束。
  • 乞食:指僧人沿門托鉢,請求施捨食物。
  • 翻經:翻閱佛經,指僧人研讀佛經的行爲。
  • 珠林:指佛寺,因寺中多植樹木,故稱。
  • 寶地:指佛寺,佛教中常將寺院稱爲寶地。
  • 慈顏:指佛或菩薩的慈祥面容。
  • 旃檀樹:一種香木,此處比喻僧人,表示其德行高潔,香氣四溢。
  • 梵宇:指佛寺。

翻譯

折下柳枝插入瓶中,置於溪水灣畔,此地的緣分已盡,僧人又思歸故山。 春天,他在雲門寺託鉢乞食,看着春花盛開;秋天,他在瓦屋山翻閱佛經,看着秋葉飄落。 雲霧繚繞,佛寺的舊跡被封存;月光灑落,寶地之上,他憶起了佛或菩薩的慈祥面容。 知道你的身形如同旃檀樹,即使離去,你的香氣仍留在佛寺之間。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僧人離別時的深情與修行生活的點滴。通過「折柳插瓶」和「此方緣盡又思還」表達了僧人對舊山的眷戀與不捨。詩中「春花乞食雲門寺,秋葉翻經瓦屋山」生動地描繪了僧人的日常修行生活,展現了其清靜淡泊的境界。結尾的「知君身似旃檀樹,已去留香梵宇間」則讚美了僧人高尚的品德,即使離開,其影響和精神仍將長存於佛寺之中。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僧人修行生活的理解和敬仰。

王野

明浙江山陰人,字貞翁。家貧,肆力經史,築室臥龍山南,教授自給。晚歲喜讀《易》,習養生,徜徉山水間,自號蛻巖道人。爲詩沖淡自得,書法直逼趙孟頫。有《周易衍義》、《蛻巖詩集》、《弦誦新聲》,輯有《紹興名勝題詠》、《五燈集要》、《湖山紀遊》等。 ► 2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