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歸越中

· 王稱
錫挑龍河雲,衣帶越溪雨。 說法方西來,隨緣復東去。 松枝偃故房,柏子落庭樹。 從此上方遙,人間但凝佇。
拼音

所属合集

#僧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錫挑龍河雲:錫,指僧人的錫杖。挑,挑起,這裏指錫杖挑起雲霧。龍河,地名,可能指河流或地區。
  • 衣帶越溪雨:衣帶,形容衣服輕薄如帶。越溪,越地的溪流。
  • 說法方西來:說法,指講經說法。方,正。西來,從西方來,佛教中常指從印度傳來的佛法。
  • 隨緣復東去:隨緣,順應機緣,任其自然。復,又,再。東去,向東去。
  • 松枝偃故房:松枝,松樹的枝條。偃,倒伏,這裏指松枝覆蓋在舊房上。故房,舊時的房屋。
  • 柏子落庭樹:柏子,柏樹的果實。落,落下。庭樹,庭院中的樹木。
  • 從此上方遙:從此,從這裏開始。上方,指天界或高遠的地方。遙,遙遠。
  • 人間但凝佇:人間,人世,世間。但,只,僅。凝佇,凝視,佇立。

翻譯

錫杖挑起龍河的雲霧,衣帶輕拂越溪的雨露。 講經說法從西方傳來,順應機緣又向東離去。 松枝覆蓋着舊時的房屋,柏樹的果實落在庭院樹上。 從此向着遙遠的天界,人間只能凝視佇立。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位僧人從西方來,又順應機緣向東去的情景。詩中通過「錫挑龍河雲,衣帶越溪雨」等意象,展現了僧人超脫塵世的形象。後兩句「從此上方遙,人間但凝佇」則表達了僧人離去後,留下的空靈與遙遠的意境,以及人們在塵世中的凝視與嚮往。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僧人超然境界的讚美和對塵世的淡然態度。

王稱

明福建永福人,先世山東東阿人,字孟揚,一作孟揚。洪武中領鄉薦,入國子監。旋陳情養母。永樂初授國史院檢討,與修《永樂大典),充副總裁。旋參英國公張輔軍攻交趾,還守故官。與解縉交好,後坐縉黨,下獄死。爲人目空四海,辯若懸河,視餘子瑣瑣,以是名雖日彰,謗亦隨之。有《虛舟集》。 ► 48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