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曛 (xūn):日落時的餘光。
- 楓樹:落葉喬木,秋季葉變紅,常用於象徵秋天的景象。
- 竹枝:指竹枝詞,一種古代民歌形式,此處可能指竹枝詞的歌聲。
- 相思:思念之情。
- 殘春:春天即將結束的時候。
- 遙天:遙遠的天空。
- 漠漠:形容雲霧密佈,模糊不清的樣子。
翻譯
在紅燭照亮的深窗下,我獨自一人夢見了你,十年間經歷了無數的災難,我感到離羣索居的愧疚。 憂愁地望着青青的浦口,卻沒有看到歸來的雁羣,吟唱着面對波濤,只見夕陽的餘暉。 楓樹的葉子在秋風中幾次落下,竹枝詞的歌聲在夜晚中誰忍心去聽。 相思之情在殘春的雨中愈發濃烈,我盡力望向遙遠的天空,只見雲霧密佈,模糊不清。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在暮春時節對遠方朋友的深切思念和內心的孤獨感。詩中通過「紅燭深窗」、「青浦無來雁」、「滄波見夕曛」等意象,描繪了一個寂靜而悽美的夜晚,楓樹落葉和竹枝詞的歌聲更增添了秋意和哀愁。末句「相思況是殘春雨,目盡遙天漠漠雲」深刻表達了作者對友人的無盡思念和春去秋來的無奈。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王恭詩歌的獨特魅力。
王恭
明福建長樂人,一作閩縣人。字安中,自號皆山樵者。少遊江海間,中年葛衣草履,歸隱於七巖山,凡二十年。永樂四年,以薦待詔翰林。年六十餘,與修《永樂大典》,授翰林院典籍。爲閩中十才子之一。有《白雲樵唱集》、《草澤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