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暮自廣江至新興往復中題峽山寺四首

· 許渾
月在行人起,千峯復萬峯。 海虛爭翡翠,溪邏鬥芙蓉。 古木高生槲,陰池滿種鬆。 火探深洞燕,香送遠潭龍。 藍塢寒先燒,禾堂晚並舂。 更投何處宿,西峽隔雲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海虛:指海市蜃樓,這裏形容月光下的景色如夢如幻。
  • 溪邏:溪邊的巡邏,這裏指溪水邊。
  • 鬥芙蓉:形容溪邊的芙蓉花競相開放。
  • (hú):一種樹。
  • 陰池:背陰的池塘。
  • 火探:用火光探查。
  • 藍塢:指種植藍草的地方,藍草可製取靛藍染料。
  • 禾堂:打穀場。
  • (chōng):用杵臼搗去穀物的皮殼。

翻譯

月亮隨着行人的步伐升起,千峯萬峯在月光下依次顯現。 月光下的海面如同虛幻的翡翠,溪邊的芙蓉花在月光下競相綻放。 古老的樹木高聳,背陰的池塘裏種滿了松樹。 用火光探查深洞中的燕子,香氣飄送至遠方的潭水,彷彿有龍在其中。 藍草種植的地方在寒冷中先燃燒,打穀場上的穀物晚些時候才進行舂搗。 不知該選擇何處作爲宿處,西峽的鐘聲隔着雲霧傳來。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從廣江至新興往返途中,在峽山寺所見的夜景。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海虛爭翡翠」、「溪邏鬥芙蓉」等,形象地描繪了月光下的自然美景。同時,通過「火探深洞燕」、「香送遠潭龍」等句,展現了詩人對自然景物的細膩觀察和豐富想象。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熱愛和嚮往,以及旅途中的孤獨與思索。

許渾

許渾

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詩人,潤州丹陽(今江蘇丹陽)人。晚唐最具影響力的詩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詩,專攻律體;題材以懷古、田園詩為佳,藝術則以偶對整密、詩律純熟為特色。唯詩中多描寫水、雨之景,後人擬之與詩聖杜甫齊名,並以「許渾千首詩,杜甫一生愁」評價之。成年後移家京口(今江蘇鎮江)丁卯澗,以丁卯名其詩集,後人因稱「許丁卯」。許詩誤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陽城東樓》。 ► 51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