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吹曲辭 · 梅花落

· 楊炯
窗外一株梅,寒花五出開。 影隨朝日遠,香逐便風來。 泣對銅鉤障,愁看玉鏡臺。 行人斷消息,春恨幾裴回。
拼音

所属合集

#梅花

《梅花落》屬漢樂府“橫吹曲辭”。這首詩通過女主人公的賞梅來表現了她對行人(即她的丈夫)的思念,反映了戰爭的長久,親人無音信。讀者從妻子思念丈夫的切切情感中可以看出當時邊關戰爭的時間之長,守疆的重要性。此詩既是詠物詩,又是閨情詩。前四句詠物,後四句寫人。首聯的梅花引出了尾聯中對春恨的感慨,“一株梅”則暗示了女主人公的孤獨。詩味醇厚,形象逼真。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橫吹曲辤:古代歌曲的一種,屬於樂府詩。
  • 五出:梅花一般有五片花瓣,“五出”指花瓣呈五瓣開放。

繙譯

窗戶外麪有一株梅花,在嚴寒中五瓣花朵綻放開來。影子隨著早晨的太陽漸漸遠去,香氣追逐著輕風飄散過來。對著裝飾有銅鉤的屏風哭泣,憂愁地看著玉鏡台。遠行的人斷了消息,春天的愁恨幾番徘徊心中。

賞析

這首詩以梅花爲背景,營造出一種清寒、孤寂的氛圍。通過描寫梅花的綻放、影子和香氣,生動地展現了梅花的形態與神韻。詩中還描寫了主人公對著銅鉤障和玉鏡台發愁,躰現出她內心的愁緒與哀怨。“行人斷消息”反映出思唸之人久無音信,使得“春恨”在心中不斷徘徊、縈繞。整躰意境空霛淒清,富有詩意和美感。

楊炯

楊炯

楊炯,華州華陰(今陝西華陰市)人,唐代詩人。唐初文壇“四傑”之一。他自幼聰明好學,博涉經傳,尤愛學詩詞。唐高宗顯慶四年(659),他10歲應神童試登第,待制弘文館。上元三年(676),再應制舉試及第,補授校書郎。永淳元年(682),中書侍郎薛元超推薦他爲弘文館學士,後遷太子詹事司直。684年,武則天連廢中宗、睿宗,自己臨朝稱制。徐敬業在揚州起兵反對武則天,楊炯的堂弟楊神讓跟隨徐敬業討伐武則天執政,結果兵敗被殺。楊炯由此事受到牽連,大約在685年被貶爲梓州司法參軍。秩滿後,於天授元年回到洛陽,在司藝館任教。天授三年(692)七月十五日,洛陽宮中拿出盂蘭盆分送佛寺,武則天與羣臣在洛陽城門樓上觀賞,楊炯立即寫成《盂蘭盆賦》一篇,進獻給武則天,極力歌頌武則天的周王朝,並希望武則天“任賢相,淳風俗,遠佞人,措刑獄,省遊宴,披圖策,捐珠璣,寶菽粟”等成爲帝王的風範。大約當年,楊炯調任盈川縣令。他在盈川大約三年多時間,卒於任所。後歸葬於洛陽。705年,中宗復位,曾追贈他爲著作郎。因此後人稱他爲“楊盈川”。 ► 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