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注釋
曹鄴《長城下》首聯“遠水猶歸壑,徵人合憶鄉。”(遠水尚且流歸大壑,徵人當然免不了思念家鄉。合:應當)以“徵人憶鄉”與“遠水歸壑”類比,烘托遠戍的徵人強烈的思鄉情感,引起讀者的聯想。
序
《長城下》是七言律詩,唐朝詩人曹鄴的作品之一。作者被長城的雄偉氣魄所震撼,民族自豪感和熱愛勞動人民的情感油然而生。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壑 (hè):深谷,山溝。
- 徵人:指出徵或戍邊的軍人。
- 盈袖血:形容極度悲傷,淚水如血。
- 滿頭霜:比喻白髮,形容年老或憂愁。
- 楚國:古國名,這裏泛指南方地區。
- 衡門:指簡陋的房屋,這裏可能指邊疆的住所。
- 海荒:指邊遠荒涼的地方。
- 燕羽:燕子的羽毛,這裏比喻歸家的希望。
- 雕樑:雕花的屋樑,指華麗的家。
翻譯
遠去的水最終歸入深谷,出征的軍人無不思念家鄉。 淚水多得彷彿要染紅衣袖,吟詩苦澀,白髮如霜滿頭。 楚地的波浪似乎與天相連,簡陋的邊疆住所直達荒涼的海邊。 何時才能長出燕子的羽毛,得以時常接近那雕花的屋樑。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深切的思鄉之情和邊疆生活的艱辛。詩中,「遠水猶歸壑」與「徵人合憶鄉」形成對比,前者自然界的規律與後者人心的渴望相互映照。後兩句通過「盈袖血」和「滿頭霜」的生動描繪,強化了徵人的悲苦與老態。末句以燕羽和雕樑作比,寄寓了對歸家生活的深切向往。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唐代邊塞詩的典型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