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幼度明府黃元卿國學陳集生太史訂遊羅浮擬過小園詩以促之
神仙窟宅可冥搜,何日同登十二樓。
勝侶已從青眼得,名山宜載綵毫遊。
迎人木客聞相語,逐水桃花空自流。
爲報西園有粗糲,淹留一日亦千秋。
拼音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明府:古代對縣令的尊稱。
- 國學:古代指國家設立的學校,也指國子監,即國家最高學府。
- 太史:古代官名,負責記載史事、編寫史書。
- 羅浮:山名,位於今廣東省,是中國道教名山之一。
- 十二樓:神話傳說中的仙人居所,此處指羅浮山上的仙境。
- 勝侶:優秀的伴侶或朋友。
- 青眼:指對人喜愛或重視,源自晉代阮籍能作青白眼的故事。
- 名山:著名的山嶽,此處指羅浮山。
- 綵毫:五彩的筆,比喻文采。
- 木客:傳說中的山林精靈。
- 逐水桃花:隨水漂流的桃花,常用來形容春天的景象或隱逸的生活。
- 粗糲:粗糙的食物,這裏指簡樸的生活。
- 淹留:停留,逗留。
翻譯
在這神仙居住的洞天福地,我們何時能一同探尋那十二樓的奧祕? 我已幸運地得到了這樣優秀的伴侶,名山之遊應當用五彩筆來記錄。 迎面而來的木客似乎在低語,逐水而去的桃花空自流淌。 特此告知西園雖有簡樸之食,但若能停留一日,那也是千秋難遇的體驗。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與好友共遊羅浮山的期待和嚮往。詩中,「十二樓」、「名山」、「綵毫」等詞彙構建了一個仙境般的羅浮山形象,而「勝侶」、「青眼」則展現了詩人對友情的珍視。末句「淹留一日亦千秋」更是強調了與好友共度的時光無比珍貴,即使生活簡樸,也願意停留享受這份難得的情誼。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真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