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張天樞還廣陵並寄鮑子韶

木棉花髮乳鶯初,山驛猩紅照露車。 酌酒漫通神武刺,載絲誰識大江漁。 石帆歸客新春服,甓社明窗舊著書。 中道虔州逢小鮑,北堂薪水問何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木棉:一種熱帶植物,花朵大而紅豔。
  • 乳鶯:初生的鶯鳥。
  • 山驛:山中的驛站。
  • 猩紅:鮮紅色。
  • 露車:露天的小車。
  • 漫通:隨意通達。
  • 神武刺:可能指某種武藝或技藝。
  • 載絲:指漁網。
  • 大江漁:在大江中捕魚的人。
  • 石帆:可能指歸途中所見的景物,如石制的帆形標誌。
  • 甓社:古代的一種學術社團。
  • 明窗:明亮的窗戶。
  • 著書:寫作書籍。
  • 中道:中途。
  • 虔州:地名,今江西省贛州市。
  • 小鮑:人名,可能是作者的朋友。
  • 北堂:指家中。
  • 薪水:指生活費用。

翻譯

木棉花盛開,乳鶯初鳴,山中的驛站裏,猩紅色的花朵映照着露天的車輛。 隨意地斟酒,彷彿通達了神武的技藝,但誰能認識那在大江中捕魚的漁夫呢? 歸途中的客人穿着新春的服飾,甓社的明亮窗下,他曾著書立說。 在虔州的中途遇到了小鮑,詢問家中的生活費用如何。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送別友人張天樞返回廣陵的情景,並藉機問候另一位朋友鮑子韶。詩中通過木棉花、乳鶯等自然景物的描繪,營造出一種春意盎然的氛圍。後句通過對神武刺、大江漁的提及,展現了詩人對武藝和漁夫生活的嚮往與思考。最後,詩人通過與小鮑的相遇,表達了對友人生活狀況的關心。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

何轉書

何轉書,字書子,號乙上。香山(今中山市)人。明思宗崇禎諸生。日寅孫。長於史。著有《鵝湖草》。事見清何天衢《欖溪何氏詩徵》卷一。 ► 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