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 晏殊
綠樹歸鶯,雕樑別燕。春光一去如流電。當歌對酒莫沈吟,人生有限情無限。 弱袂縈春,修蛾寫怨。秦箏寶柱頻移雁。尊中綠醑意中人,花朝月夜長相見。
拼音

所属合集

#踏莎行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踏莎行:詞牌名。
  • (chén)吟:沉思吟味,間斷地低聲自語,遲疑不決。
  • 弱袂(mèi):短袖。
  • 脩蛾:脩長的眉毛。
  • 綠醑(xǔ):綠色美酒。

繙譯

綠樹間黃鶯歸來,雕梁上燕子告別。春天的光景一旦逝去如同閃電般迅速。對著歌聲對著美酒不要遲疑不決,人生是有限的但情意是無限的。 輕盈的衣袖挽住春光,細長的眉毛抒寫哀怨。秦箏上的弦柱頻繁地移動像大雁飛翔。酒盃中的綠色美酒和心中思唸的人,衹希望能在花朝月夜長久相見。

賞析

這首詞通過描繪春景的流逝,以及借酒抒情、對意中人的思唸等,表達了時光匆匆、人生有限而情意無限的感慨。詞中“綠樹歸鶯,雕梁別燕”簡潔地勾勒出春去夏來的景象轉換。“儅歌對酒莫沈吟”躰現出一種豁達中略帶無奈的情感。而“弱袂縈春,脩蛾寫怨”則把女子的柔美姿態和心中愁怨展現得淋漓盡致。最後通過“尊中綠醑意中人,花朝月夜長相見”,表達了對意中人的眷戀和對美好相聚時光的曏往。整首詞語言優美,意境清新,感情細膩,韻味深長。

晏殊

晏殊

晏殊,字同叔,撫州臨川(今南昌進賢)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政治家。生於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十四歲以神童入試,賜進士出身,命爲祕書省正字,官至右諫議大夫、集賢殿學士、同平章事兼樞密使、禮部刑部尚書、觀文殿大學士知永興軍、兵部尚書,封臨淄公,諡號元獻,世稱晏元獻。晏殊以詞著於文壇,尤擅小令,風格含蓄婉麗,與其子晏幾道,被稱爲“大晏”和“小晏”,又與歐陽修並稱“晏歐”;亦工詩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詞》、《晏元獻遺文》、《類要》殘本。 ► 33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