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登上百尺髙樓,引我萬里鄕愁。蘆葦楊柳叢生,好似家鄕沙洲。
烏雲剛剛浮起在溪水邊上,夕陽已經沉落樓閣後面。山雨卽卽將來臨,滿樓風聲颯颯。
秦漢宮苑,一片荒凉。鳥兒落入亂草之中,秋蟬鳴叫枯黃葉間。
行人莫問當年繁華盛事,都城依舊,衹見渭水不停東流。
注釋
咸陽城東樓:一作「咸陽城西樓晚眺」,一作「西門」。
咸陽:今屬陝西。咸陽舊城在西安市西北,漢時稱長安,秦漢兩朝在此建都。隋朝時嚮東南移二十城建新城,卽唐京師長安。唐代咸陽城隔渭水與新都長安相望。
蒹葭:蘆葦一類的水草。蒹,荻;葭,蘆。
汀洲:水邊之地爲汀、水中之地爲洲,這裏指代詩人在江南的故鄕。
「溪雲初起日沉閣」句:此句下作者自注:「南近磻溪,西對慈福寺閣。」溪,指磻溪;閣,指慈福寺。
「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句:夕照下,飛鳥下落至長著綠草的秦苑中,秋蟬也在挂著黃葉的漢宮中鳴叫著。
當年:一作「前朝」。
行人:過客。泛指古往今來征人遊子,也包括作者在內。
故國:指秦漢故都咸陽。
東來:渭水自東邊而來。
「故國東來渭水流」:一作「渭水寒聲晝夜流」、一作「渭水寒光晝夜流」。
序
此詩用雲、日、風、雨層層推進,又以綠蕪、黃葉來渲染,勾勒出一個蕭條淒涼的意境,借秦苑、漢宮的荒廢,抒發了對家國衰敗的無限感慨。全詩情景交融,景中寓情,詩人通過對景物的描寫,賦予抽象的感情以形體,在呈現自然之景的同時又體現豐富的生活經驗,以及對歷史和現實的深刻思考。景別緻而悽美,情愁苦而悲愴,意蘊藉而蒼涼,境雄闊而髙遠,神完氣足,爲唐人登臨詩篇之佳作。
賞析
此詩首聯扣題,抒情寫景。「蒹葭」,暗用《詩經·國風·秦風·蒹葭》的詩意,表思念心緒。詩人一登上咸陽髙髙的城樓,嚮南望去,遠處煙籠蒹葭,霧罩楊柳,很像長江中的汀洲。詩人遊宦長安,遠離家鄕,一旦登臨,思鄕之情涌上心頭。蒹葭楊柳,居然略類江南。萬里之愁,正以鄕思為始:「一上」表明觸發詩人情感時間之短瞬,「萬里」則極言愁思空間之迢遙廣大,一箇「愁」字,奠定了全詩的基調。筆觸低沉,景致凄迷,觸景生情,蒼凉傷感的情懷落筆卽出,意遠而勢雄。
頷聯寫晚眺遠景,寓意深遠。詩人傍晚登上城樓,衹見磻溪罩雲,暮色蒼茫,一輪紅日漸薄遠山,夕陽與慈福寺閣姿影相疊,彷彿靠近寺閣而落。就在這夕照圖初展麗景之際,驀然凉風突起,咸陽西樓頓時沐浴在凄風之中,一場山雨眼看就要到了。這是對自然景物的臨摹,也是對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機四伏的沒落局勢的形象化勾畫,它淋灕盡致而又形象入神地傳出了詩人「萬里愁」的眞實原因。雲起日沉,雨來風滿,動感分明;「風為雨頭」,含蘊深刻。此聯常用來比喩重大事件發生前的緊張氣氛,是千古傳詠的名句。
頸聯寫晚眺近景,虛實結合:山雨將到,鳥雀倉惶逃入遍地綠蕪、秋蟬悲鳴躲在黃葉髙林,這些是詩人眼前的實景。但早已蕩然無存的「秦苑」「漢宮」又給人無盡的聯想——禁苑深宮,而今綠蕪遍地,黃葉滿林;唯有鳥雀和蟲鳴,不識興亡,依然如故。歷史的演進,王朝的更替,世事的變化滄桑,把詩人的愁怨從「萬里」推嚮「千古」,以實景疊合虛景,弔古之情油然而生。
尾聯作結,融情於景。詩人最後感慨道:羈旅過客還是不要索問當年秦漢興亡之事吧!我這次來故國咸陽,連遺址都尋不著,衹有渭水還像昔日一樣長流不止而已。「莫問」二字,幷非勸誡之辭,實乃令人思索之語,它讓讀者從悲凉頽敗的自然景物中鈎沉歷史的教訓;一箇「流」字,則暗示出頽勢難救的痛惜之情。渭水無語東流的景象中,融鑄著詩人相思的憂愁和感古傷今的悲凉,委婉含蓄,令人傷感。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蒹葭:特定生長周期的荻與蘆。蒹(jiān)。
- 汀洲:水中小洲。
繙譯
登上高高的城樓,心中湧起無邊的憂愁,眼前蘆葦楊柳叢生,好似江南的汀洲。谿邊烏雲剛剛浮起,夕陽已經沉落在慈福寺後麪,山雨即將到來,滿樓風聲颯颯。秦漢宮苑,一片荒涼,鳥兒落入亂草之中,鞦蟬在枯黃的樹葉間鳴叫。來往的行人不要問從前的事,衹有那故國東來的渭水依然悠悠地流著。
賞析
這首詩用雲、日、風、雨層層推進,又以綠蕪、黃葉來渲染,勾勒出一個蕭條淒涼的意境,借秦苑、漢宮的荒廢,抒發了對家國衰敗的無限感慨。詩人一登上鹹陽城東樓,便起萬裡愁思,將思鄕之情和吊古傷今之情緊密融郃。“山雨欲來風滿樓”更是千古名句,生動地寫出了一種緊張而又壓抑的氛圍,寓意著重大變故即將來臨。全詩情景交融,語言含蓄,給人畱下深刻的印象。

許渾
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詩人,潤州丹陽(今江蘇丹陽)人。晚唐最具影響力的詩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詩,專攻律體;題材以懷古、田園詩為佳,藝術則以偶對整密、詩律純熟為特色。唯詩中多描寫水、雨之景,後人擬之與詩聖杜甫齊名,並以「許渾千首詩,杜甫一生愁」評價之。成年後移家京口(今江蘇鎮江)丁卯澗,以丁卯名其詩集,後人因稱「許丁卯」。許詩誤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陽城東樓》。
► 51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