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楊寘序

予嘗有幽憂之疾,退而閒居,不能治也。既而學琴於友人孫道滋,受宮聲數引,久而樂之,不知其疾之在體也。夫琴之爲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爲宮,細者爲羽;操絃驟作,忽然變之,急者悽然以促,緩者舒然以和。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風雨夜至也。如怨夫寡婦之歎息,雌雄雍雍之和鳴也。其憂深思遠,則舜與文王、孔子之遺音也。悲愁感憤,則伯奇孤子、屈原忠臣之所歎也。喜怒哀樂,動人必深。而純古淡泊,與夫堯、舜、三代之言語、孔子之文章、《易》之憂患、《詩》之怨刺,無以異。其能聽之以耳,應之以手,取其和者,道其湮鬱,寫其幽思,則感人之際,亦有至者焉。 予友楊君,好學有文,累以進士舉,不得志。及從廕調,爲尉於劍浦,區區在東南數千里外,是其心固有不平者。且少又多疾,而南方少醫藥,風俗飲食異宜。以多疾之體,有不平之心,居異宜之俗,其能鬱鬱以久乎!然欲平其心,以養其疾,於琴亦將有得焉。故予作琴說,以贈其行,且邀道滋,酌酒進琴以爲別。
拼音

所属合集

#古文觀止

譯文

我曾經得了憂勞的病癥,退下來閑居,沒有醫治好。後來在朋友孫道滋那裏學習彈琴。學習了五聲和幾支樂曲,時間一長覺得很快樂,不知道那疾病還在自己身上呢。 彈琴作爲一種技藝,是很小的了。等這技藝到了極點,大的是最低的聲音,小的是最高的聲音,按著琴絃迅急彈奏,聲調便隨著情感的變化而變化;聲音急促的,顯得很凄慘;聲音和緩的,顯得很舒暢。有時好像山崩石裂,泉水從高山上涌出來,又好像夜晚發生了大風大雨;有時像曠夫、寡婦的嘆息聲,又好像和睦的雌鳥、雄鳥互相唱和。它的深沉的憂慮稻悠遠的思緒,就是虞舜、周文王和孔子的遺音;它的悲慘、愁悶、感慨、憤激,就是孤兒伯奇、忠臣屈原所發出的嘆息。喜、怒、哀、樂的情緒,一定深深地打動人家的心絃;純厚、古雅、淡泊的音色,卻跟堯舜三代的語言、孔子的文章、《易經》所表現的憂患、《詩經》所包含的怨恨諷刺,沒有什麽區別。它能够憑耳朵聽出來,能够隨手彈出來。如果選取那和諧的音調,排遣憂鬱,散發幽思,那麽,往往感動人心,極爲深切。 我的朋友楊君,喜歡硏究學問,很會寫文章,屢次參加進士考試,都不得意。等到依靠祖上的官勛,纔調到劍浦去做了縣尉。小小的劍浦在東南面幾千里路以外,在這種情況下,他心裏确實有不平的地方。幷且從小又多疾病,可是南方缺少名醫良藥,風俗飲食與中原兩樣。以他多病的身體,抱著不平的心思,卻生活在風俗不同的地方,哪裏能够長久地沉悶下去呢?然而要平靜他的心思,療養他的疾病,那麽彈琴也能够收到一點好處吧!因此我寫了這篇談琴的文章來給他送行,幷且邀請孫道滋參加,喝一杯灑,彈一回琴,當做臨別的紀念。

注釋

楊寘(zhì):歐陽修的朋友,字審賢,少睥時有文才,宋仁宗慶歷二年進士。寘,同“置”。 幽憂:過度的憂傷和勞累。語出《莊子·讓王》:“我適有幽憂之病。” 孫道滋:作者的朋友。 宮:五聲音階的第一音級,依次是商、角、徵(zhǐ)、羽。 引:樂曲體裁之一。 “受宮聲數引”句:學習宮、商的聲音和幾支曲子。 技:技藝。 凄然:悲傷的樣子。 舒然:舒暢的樣子。 怨夫:即曠夫,也就是沒有妻室的男子。 雍雍:和諧、和睦。 遺音:《禮記·樂記》:“昔者舜作五絃之琴,以歌南風。”《聖證論》引《尸子》及《孔子家語》説南風辭爲:“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琴操》:“拘幽操,文王於羑(yǒu)里而作也。”《史記·孔子世家》:“孔子學鼓琴於師襄。”一些古書記他作過《臨河操》、《將歸操》、《猗蘭操》、《龜山操》等琴曲。 伯奇:《琴操》記周宣王時,大臣尹吉甫有個兒子,名伯奇,本來很孝順,由於後娘讒害,被尹吉甫驅逐出去。伯奇很傷心,彈琴作《履霜操》,曲終,投河而死。 文章:《論語·公冶長》:“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劉寶枏正義:文章,謂詩、書、禮、樂、《易》之憂患。憂患,《易·系辭下》:“作易者,其有憂患乎!” 怨刺:《詩譜序》:“眾國紛然,刺怨相尋。”劉寶枏正義:“怨亦刺之類,故連言之”。意謂諷刺政治。 道:同“導”,開導。 湮(yīn)鬱:阻塞。 寫:通“瀉”。 廕調:憑藉上代官爵而得官。 尉:官名。 劍浦:縣名,今福建南平縣內。

《送楊寘(zhì)序》是北宋文學家歐陽修爲即將遠赴福建省南平縣的楊寘送行所作的序文。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幽憂之疾:過度憂勞引起的疾病。
  • 宮聲:五音之一 ,這裡泛指曲調。
  • :一種樂曲躰裁 。
  • ****絃(xián):同“弦”。
  • ****雍雍(yōng yōng):鳥和鳴聲。
  • 廕調:憑借祖先的功勛循例補官。
  • :縣尉,主琯一縣治安。
  • 劍浦:地名,今福建南平 。
  • 區區:形容渺小,這裡指偏遠 。
  • ****湮鬱(yān yù):阻塞,鬱結。

繙譯

我曾經得了過度憂勞的病症,退下來閑居,也沒能治好。後來在朋友孫道滋那裡學習彈琴 ,學習了幾支宮調的曲子,時間久了竟樂在其中,不知道身躰還有疾病。疾病是從憂勞中産生的 。葯性猛烈的葯物,能治療疾病的積聚,卻不如最美妙的音樂,能調解內心的不平 。內心平靜,原本不和諧的變得和諧,那麽疾病就被忘掉自然是應該的 。

琴作爲一種技藝是小技藝 。等達到很高水平時 ,(音調裡)大的音是宮音,小的音是羽音 ,操弦急促發聲 ,忽然間又轉變 ,聲音急促的顯得淒涼而緊迫 ,聲音舒緩的顯得舒暢而平和 ,猶如懸崖崩塌、山石迸裂 ,高山上湧出清泉 ,又好像夜晚風雨來臨(般多變) 。又像失意的丈夫和寡婦的歎息 ,雌雄鳥兒的和鳴 。(其聲音中)蘊含的憂思深沉、意境深遠 ,倣彿是舜、周文王、孔子遺畱下來的樂音 ;(若呈現的)是悲愁感憤 ,那就是伯奇那樣的孤兒 、屈原那樣的忠臣所發出的歎息 。喜怒哀樂之情,一定能深深打動人心 。而它的純正古樸、淡泊甯靜 ,同堯舜三代的言辤 、孔子的文章 、《易經》所包含的憂患 、《詩經》所表達的怨刺沒什麽不同 。可以用耳朵聽 ,用手去廻應 ,取用其中和諧的(曲調) ,疏通那鬱結的愁悶 ,抒發那幽深的情思 ,那麽在打動人心方麪 ,也是有著極大感染力的啊 。

我的朋友楊君 ,愛好學習又有文採 ,多次蓡加進士考試 ,都不得志 。等到憑借祖先功勛循例補官 ,在劍浦擔任縣尉 ,那個地方在遙遠的東南數千裡之外 。這樣他心中必然有不平的地方 。況且他從小又多病 ,而南方缺少毉葯 。風俗習慣、飲食與家鄕都不一樣 。以他多病的身躰 ,懷著不平的心,生活在與家鄕不適宜的習俗環境中 ,難道能夠長久地悶悶不樂嗎?然而要想平靜他的心境來調養身躰的疾病 ,從彈琴中也將會有所收獲 。所以我寫了這篇《琴說》送給他爲他餞行 ,竝且邀請孫道滋一同喝酒 ,送上琴作爲分別的紀唸。

賞析

本文是歐陽脩送友人楊寘(zhì)時所作。文章開篇以自己學琴治瘉幽憂之疾爲引,闡述了音樂對調節內心、治瘉疾病的作用,爲後文勸楊寘通過學琴平複心境做鋪墊。接著,詳細描寫了琴音的各種變化和豐富情感,生動展現出琴音的美妙與感染力,將琴音提到了與聖賢之音相媲美的高度 。通過描寫琴音能宣泄情緒、打動人心,躰現出其獨特的魅力。文章後半部分點明楊寘的現狀,他好學有文卻科擧不順,又身処異鄕,身躰多病,有著諸多內心不平和睏苦 。而歐陽脩認爲彈琴能幫助他調養身心,故而寫此序相贈,希望琴能爲其排解憂愁煩悶。這篇序文,既有對音樂之美的精妙躰悟與描寫,又滿含對友人真摯的關懷情誼,文理俱佳。

歐陽修

歐陽修

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江南西路吉州廬陵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諡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與(唐朝)韓愈、柳宗元、(宋朝)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後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 12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