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詞話 · 第十八則

尼采謂:“一切文學,餘愛以血書者。”後主之詞,真所謂以血書者也。宋道君皇帝《燕山亭》詞亦略似之。然道君不過自道身世之戚,後主則儼有釋迦、基督擔荷人類罪惡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
拼音

所属合集

#人間詞話

譯文

德國哲學家尼采說:“一切文學,我愛用血來書寫的人。”李煜的詞,真可以說是用血來寫就的了。宋徽宗趙佶那首《燕山亭》的詞略微有點相似。但趙佶只不過自己說自己的身世悲慼罷了,李煜則儼然有釋迦牟尼和耶穌基督揹負人類罪惡、拯救世人的感覺,兩者思想境界的大小是完全不一樣的。

注釋

宋徽宗【燕山亭】(北行見杏花):"裁翦冰綃,輕疊數重,淡著燕脂勻注。新樣靚妝,豔溢香融,羞殺蕊珠宮女。易得凋零,更多少無情風雨。愁苦。閒院落淒涼,幾番春暮。 憑寄離恨重重,這雙燕何曾,會人言語。天遙地遠,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怎不思量?除夢裏有時曾去。無據。和夢也、新來不做。"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繙譯

尼採說:“一切文學作品,我衹喜愛那些用血淚寫成的。”南唐後主李煜的詞,真正可以說是用血淚寫成的。宋徽宗趙佶的《燕山亭》詞也略微有相似之処。然而宋徽宗衹不過是自己述說自身身世的悲慼,後主李煜卻儼然有釋迦牟尼、耶穌基督承擔負荷人類罪惡的那種意味,他們的格侷大小本來就不一樣啊。

賞析

這段文字通過引用尼採的觀點,強調了用血書寫的文學作品的獨特魅力。將後主李煜的詞與宋徽宗的詞進行對比,指出後主之詞具有更深刻、更廣大的內涵和意義,蘊含著對人類命運和苦難的深刻思索與悲憫。這種對比躰現了王國維對不同作品境界高低的評判,也展現了他對文學內涵的深刻洞察和獨特見解。同時,也反映了五代詞和宋詞在情感表達和內涵上的一些特點和差異。

王國維

王國維

王國維,字伯隅、靜安,號觀堂、永觀,漢族,浙江海寧鹽官鎮人。清末秀才。我國近現代在文學、美學、史學、哲學、古文字學、考古學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學術鉅子,國學大師。 ► 2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