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士篇

· 張華
天地相震盪,回薄不知窮。 人物稟常格,有始必有終。 年時俯仰過,功名宜速崇。 壯士懷憤激,安能守虛沖? 乘我大宛馬,撫我繁弱弓。 長劍橫九野,高冠拂玄穹。 慷慨成素霓,嘯吒起清風。 震響駭八荒,奮威曜四戎。 濯鱗滄海畔,馳騁大漠中。 獨步聖明世,四海稱英雄。
拼音

所属合集

#樂府詩集

譯文

天地在不停地運動變化,這種生生息息的過程是沒有窮盡的。世間的人或物都遵從着宇宙間的生滅規律,都有自己的初始也有自己的終結。人的時光俯仰之間就已逝去,功名應該儘快建立並使之崇高。身爲壯士而應該勇搏、激情滿懷,怎能夠安守所謂的虛無呢?乘上我那大宛產的良種戰馬,手按我那名爲“繁弱”的大弓。手握我那可以橫掃九野的長劍,頭戴着高得快接天際的征戰之冠。當慷慨走上戰場的時候有天上的白虹壯氣,有蕭蕭而起的清風送行。殺敵的吼聲、鼓聲驚駭着敵陣,奮勇向前的威勢展示給周邊的敵國。壯士既可橫渡河海,也可馳騁於大漠。壯士獨步於聖明之世,四海之內都稱其爲英雄。

注釋

回薄:指天地生生息息,不停運動的過程。 稟常格:遵從宇宙間的自然規律。 速崇:指功名應該儘快建立並使之崇高。 虛沖:守於虛無。 繁弱弓:名爲“繁弱”的大弓。 八荒:也叫八方,指東、西、南、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八個方向,指離中原極遠的地方。後泛指周圍、各地。 四戎:指周邊的敵國。 濯鱗:這裏代指壯士。

賞析

這是一首樂府詩,題旨大概是由阮籍《詠懷·壯士何慷慨》來的,那首詩道:“壯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驅車遠行役,受命念自忘。良弓挾烏號,明甲有精光。臨難不顧生,身死魂飛揚。……”阮籍這首詩在他的《詠懷》中可謂別調,寫得也很慷慨激昂,但它表現的功業心主要是從“效命”、“氣節”着眼的,而張華此篇雖然也有這方面的意思,但主要是從人生意義、生命價值這些認識出發,顯得比較深切,更能予人們以激勵。這是思想上的不同。阮籍的作品是古詩,顯得簡約樸素,而張華此篇則較鋪張,也比較重修辭,“乘我大宛馬”以下十句全是對偶,這不僅顯出樂府體與古詩的差別,也顯出西晉之後的詩歌比“正始之音”更注重形式美了。
張華

張華

西晉范陽方城人,字茂先。博學有文章。武帝時爲中書令、散騎常侍。力排衆議,與羊祐密定滅吳大計。吳亡,封廣武縣侯。爲荀勖所忌,出爲都督幽州諸軍事。惠帝立,拜太子少傅。楚王司馬瑋被誅,以首謀有功,拜侍中,累遷司空,封壯武郡公。爲趙王司馬倫所殺。性好人物,誘進不倦,卒之日,家無餘財,惟文史充棟。有《博物志》,另有《張司空集》輯本。 ► 4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