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峭篇 · 五六

事理因人言而悟者,有悟還有迷,總不如自悟之了了。意興從外境而得者,有得還有失,總不如自得之休休。
拼音

所属合集

#小窗幽記

譯文

若是因他人的話而領悟事情的道理,將來一定還會再迷惑,總不如由自己親身領悟來得清楚分明。由外界環境而產生的意趣和興味,將來還會再失去,總不如自得於心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賞析

語言可以傳達經驗的結論,卻無法傳達經驗的本身。他人的經驗,儘管描寫得十分詳盡,對自己而言,還是隔靴搔癢。每個人的智慧和經驗的累積並不相同,因此,他人的見解,未必能合乎自己的需要。所謂“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就是這個道理。所以說自己領悟的道理,必能清楚分明,不再迷惑。 由環境而得的意興,等環境變遷時,往往隨之消失,因爲,它是依附環境而生的。至於由自己心中所生出來自得其樂的情懷,則永遠不會失去。人要懂得讓自己心情開朗愉快的方法,不要被環境所左右。若能如此,這個人便得到了快樂的三味。
陳繼儒

陳繼儒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仲醇,號眉公,又號糜公。諸生。志尚高雅,博學多通,少與同郡董其昌、王衡齊名。年二十九,取儒衣冠焚棄之,隱居小崑山,後居東佘山,杜門著述。工詩善文,短翰小詞,皆極風致。書法蘇、米,兼能繪事。董其昌久居詞館,書畫妙天下,推眉公不去口。眉公又刺取瑣言僻事,編次成書,遠近爭相購寫,於是名動寰宇。屢奉詔徵用,皆以疾辭。卒於家。有《眉公全集》。 ► 28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