鷓鴣天 · 有客慨然談功名,因追念少年時事,戲作
壯歳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燕兵夜娖銀胡䩮,漢箭朝飛金僕姑。
追往事,嘆今吾,春風不染白髭鬚。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拼音
所属合集
譯文
我年輕的時候帶着一萬多的士兵、精銳的騎兵們渡過長江時。金人的士兵晚上在準備着箭袋,而我們漢人的軍隊一大早向敵人射去名叫金僕姑的箭。
追憶着往事,感嘆如今的自己,春風也不能把我的白鬍子染成黑色了。我看都把那長達幾萬字能平定金人的策略,拿去跟東邊的人家換換種樹的書吧。
注釋
鷓鴣天:詞牌名。又名《思佳客》、《醉梅花》、《翦朝霞》、《驪歌一疊》等。雙調,五十五字,平韻。或説調名取自唐·鄭賓光「春遊鷄鹿塞,家在鷓鴣天」詩句。然唐、五代詞中無此調。調始見於宋代宋子京之作。
少年時事:《宋史·巻四百〇一·辛棄疾傳》:「金主亮死,中原豪傑並起。耿京聚兵山東,稱天平節度使,節制山東、河北忠義軍馬,棄疾爲掌書記,卽勸京決策南向。……紹興三十二年,京令棄疾奉表歸宋,高宗勞師建康,召見,嘉納之,授承務郎、天平節度掌書記,並以節使印告召京。會張安國、邵進已殺京降金,棄疾還至海州,與眾謀曰:『我緣主帥來歸朝,不期事變,何以復命?』乃約統制王世隆及忠義人馬全福等徑趨金營,安國方與金將酣飲,卽衆中縛之以歸,金將追之不及。獻俘行在,斬安國於市。仍授前官,改差江陰僉判。棄疾時年二十三。」稼軒乾道乙酉《進美芹十論劄子》:「粵辛巳歲,逆亮南寇,中原之民屯聚蜂起,臣嘗鳩衆二千,逮耿京,為掌書記,與圖恢夏,共籍兵二十五萬,納款於朝。」宋·洪景盧《稼軒記》:「余謂侯本以中州雋人,抱忠仗義,彰顯聞於南邦。齊虜巧負國,赤手領五十騎,縛取於五萬衆中,如挾毚兔,束馬銜枚,間關西奏淮,至通晝夜不粒食。」
「壯歳旌旗擁萬夫」句:宋·黃山谷《送范德孺知慶州》詩:「春風旍旗擁萬夫,幕下諸將思草枯。」
錦襜(chān)突騎:《後漢書·巻一上·光武本紀》:「會上谷太守耿況、漁陽太守彭寵各遣其將呉漢、寇恂等將突騎來助擊王郎。」注:「突騎,言能衝突軍陣。」宋·張於湖《水調歌頭·凱歌上劉恭父》詞:「少年荆楚劍客,突騎锦襜紅。」襜,戰袍。《説文解字》:「衣蔽歬」。淸·段懋堂注:「《釋器》曰:『衣蔽前謂之襜』。此謂衣,非謂蔽厀也。引伸之凡衣或曰『襜褕』,或曰『襜襦』,皆取蔽義。又引伸之凡所用蔽謂之襜。巾車皆有容葢,《大鄭》曰:『容謂幨車。』山東謂之『裳幃』,或曰『潼容』。『幨』卽『襜』字也。《詩》毛傳曰:『帷裳、婦人之車。』『帷裳』卽『裳幃』也。《士昏禮》:『婦車有裧。』《襍記》:『其輤有裧。』『裧』亦卽『襜』字。」
銀胡䩮:銀色或鑲銀之箭袋。《新唐書·巻二十三上·儀衞志》:「諸隊仗弓箭、胡䩮,出鋪立廊下。」胡䩮亦作「弧籙」。《廣韻》:「弧籙,箭室也。」五代期内割據幽州之劉仁恭,其部隊編制中尚有「銀胡䩮都」之名。《新五代史·卷三十三·王思同傳》:「王思同,幽州人也。其父敬柔,娶劉仁恭女,生思同。思同事仁恭爲銀胡䩮指揮使,仁恭爲其子守光所囚,思同奔晉,以爲飛勝指揮使。」胡䩮爲一種皮製測聽器,令軍士枕之,可聞三十里內外之人馬聲響,唐·杜君卿《通典·巻一百五十二·〈兵典·守拒法〉》:「令人枕空胡䩮臥,有人馬行三十里外,東西南北,皆響見於胡䩮中,名曰「地聽」,則先防備。」
「燕兵夜娖(chuò)銀胡䩮」句:當指入金營擒張安國事。娖,同「齪」,意爲整理。
金僕姑:箭也。《左傳·莊公十一年》:「乘丘之役,公之金僕姑射南宮長萬,公右遄孫生搏之。」晉·杜元凱注:「金僕姑,矢名。」
「漢箭朝飛金僕姑」句:意謂清晨宋軍便萬箭齊發,向金兵發起進攻。漢,代指宋。
「春風不染白髭(zī)鬚」句:宋·歐陽永叔《聖無憂》詞:「好酒能消光景,春風不染髭鬚。」髭鬚,脣上曰「髭」,脣下爲「鬚」。
卻將:四巻本丁集作「都將」。
平戎策:《新唐書·巻一百三十三·王忠嗣傳》:「因上平戎十八策。」稼軒屢有奏疏論對金進行軍事抗擊事,今集中尚存《美芹十論》等數篇。
東家:東鄰。
種樹書:《史記·巻六·秦始皇本紀》:「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唐·韓昌黎《送石處士赴河陽幕得「起」字》詩:「長把種樹書,人云避世士。」
序
此詞是宋代愛國詞人辛稼軒退閑以後的作品,深刻地槪括了一箇抗金名將報國無門、壯志難酬的悲慘遭遇。上闋從豪氣入詞,慷慨激昂;下闋寫心傷透骨,沉鬱蒼凉。雖然作者自稱戲作,實際上感慨遙深。
這首詞的上闋寫的是作者靑年時期那段傳奇般的出色經歷。「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上句寫作者年靑時參加領導抗金義軍,曾率領過上萬人的隊伍;下句寫自己率領精鋭錦衣騎兵渡江南來。「燕兵夜娖銀胡䩮,漢箭朝飛金僕姑。」具體描寫南奔時突破金兵防綫,和金兵戰鬬的場面:金兵晚上準備箭筒,修築工事,而宋兵拂曉便發起了進攻。「夜娖銀胡䩮」,側面説明義軍進兵神速,出其不意。「漢箭」句,指義軍用箭攻擊金人。四句寫義軍軍容之盛和南奔時的緊急戰鬬情況,用「擁」字、「飛」字表動作,從旌旗、軍裝、兵器上加以烘託,寫得如火如荼,有聲有色,極爲飽滿有力富有感染力。
作者回憶靑年時代自己殺敵的壯舉和抗敵的戰鬬,豪情壯志溢於筆端,他懷著一片報國之心南渡歸宋,滿懷希望地打算爲宋殺敵建功,但卻不被高宗重用,亦不采納他的平戎之策,長期被閑置不用,使他壯志沉埋,無法一展懷抱。因此在轉入下闋後,追懷往事,不免深深地嘆息:「追往事,嘆今吾,春風不染白髭鬚。」上二句今昔對照,一「追」一「嘆」,突出了經歷的歲月之長及遭受的挫折之多;又靈活地從上闋的憶舊引出下闋的敍今。第三句申明「嘆今吾」的主要內容。草木經春風的吹拂能重新變綠,人的須發在春風中卻不能由白變黑。感嘆靑春不再,韶華易逝的可惜,這是一層;白髭鬚和上闋的壯歲對照,和句中的春風對照,又各爲一層;不甘心年老,言外有壯志未能徹底湮滅之意,又自爲一層。一句中有多層含意,感慨極爲深沉。「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以最鮮明、最典型最生動的形象,突出作者的理想與現實的尖鋭矛盾,突出他一生的政治悲劇,把上一句的感慨引向更爲深化、極端沉痛的地步。上萬字的平戎策毫無用處,倒不如向人換來種樹書,還有一些生産上的實用價値。這是一種政治現實,對於作者是一種什麽樣的生活感受,不言而喩。陸放翁《小園》詩:「駿馬寶刀俱一夢,夕陽閑和飯牛歌。」劉後村《滿江紅·夜雨凉甚忽動從戎之興》詞中的「生怕客談楡塞事,且教兒誦《花間集》」和這兩句意境相近,也寫得很凄凉;但聯繫作者生平的文韜武略、英雄事迹來看,這兩句的悲慨程度還更使人扼腕不已。
這首詞以短短的五十五箇字,深刻地槪括了一箇抗金名將的悲慘遭遇。上闋氣勢恢宏,下闋悲凉如冰,心傷透骨。悲壯對照,悲壯結合,眞如彭羨門《金粟詞話》評辛詞所説的:「激昂排宕,不可一世」,是作者最出色、最有分量的小令詞。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壯歲:壯年時期。
- 錦襜(chān)突騎:穿着華麗的短衣的突擊騎兵。襜:短衣。
- 燕兵:指北方的金兵。
- 夜娖(chuò)銀胡䩮(lù):夜裏整理銀色或鑲銀的箭袋。娖:整理。胡䩮:箭袋。
- 金僕姑:箭名,春秋時代魯國的名箭。
- 平戎策:平定當時入侵者(主要指金兵)的策略。
- 東家:東鄰。
翻譯
想當年我正是青春年少,身佩軍旗,率領着成千上萬個兵卒。戰鬥中,我身穿錦繡短衣,帶領着突擊騎兵奮勇殺敵,成功渡江歸來。那時的金兵晚上還在整理箭袋準備戰鬥,清晨我方的利箭就已經射向他們。
如今追憶起往事,再看看現在的自己,不禁發出深深的感嘆。春風年年如期而至,卻無法把我這鬍鬚再染成黑色。曾精心撰寫萬字的平敵獻策,到如今卻只能用來換取東鄰的種 樹書籍。
賞析
這首詞是辛棄疾的經典作品之一,在詞中他以今昔對比展開,上片生動追憶了自己年輕時帶領義軍英勇抗金的戰鬥經歷,形象地描繪出當時意氣風發、勢不可擋的戰鬥場景,充滿豪邁壯烈之感,凸顯出詞人不凡的軍事才能和英勇無畏的精神。下片轉到對當下的喟嘆,通過「春風不染白髭鬚」這一細膩的感受,沉痛地表達出歲月流逝、壯志未酬的悲哀。「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更是形成強烈的反差,以看似平淡卻蘊含無盡悲憤的方式,對朝廷的昏庸腐朽、不重視抗金策略進行了有力的批判,抒發了他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深沉抑鬱之情。這首詞既有對往昔戰鬥生活的精彩勾勒,又有對現實命運的深沉感嘆,情感起伏跌宕,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辛棄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詞人、將領,濟南府歴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歴城區遙墻鎮四鳳閘村)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宋高宗紹興十年(1140年),生於金山東東路(原北宋京東東路)濟南府歴城縣,時中原已陷於金。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海陵王南侵,稼軒趁機聚衆二千,投忠義軍隸耿京部。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奉京命奏事建康,高宗勞師建康,授天平軍節度掌書記,並以節度使印告召京。時京部將張安國殺京降金,稼軒還至海州,約忠義軍五十騎,徑趨金營,縛張安國以歸,獻俘行在,改差簽判江陰軍,時年二十一歲。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通判建康府。乾道時,累知滁州,寬徵賦、招流散,教民兵、議屯田。歴提點江西刑獄,京西轉運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撫,知隆興府兼江西安撫使,淳熙中,知潭州兼湖南安撫使,創建「飛虎軍」,雄鎮一方。後再知隆興府,任上因擅撥糧舟救荒,爲言者論罷。宋光宗紹熙二年(1191年),起提點福建刑獄,遷知福州兼福建安撫使,未幾又爲諫官誣劾落職,居鉛山。宋寧宗嘉泰三年(1203年),起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嘉泰四年(1204年),遷知鎮江府,旋坐謬舉落職。開禧三年(1207年)召赴行在奏事,進樞密都承旨,未受命而病卒,年六十八。後贈少師,諡「忠敏」。稼軒擅長短句,以豪放爲主,有「詞中之龍」之稱,與東坡並稱「蘇辛」,又與易安並稱「濟南二安」。平生力主抗金,「以恢復爲志,以功業自許」,嘗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然命運多舛,屢與當政之主和派政見不合,備受排擠,壯志難酬。故滿腔激情多寓於詞。詞風多樣,題材廣闊,悲鬱沉雄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更善化前人典故入詞。現存詞六百餘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傳世。詩集《稼軒集》已佚。清嘉慶間辛敬甫輯有《稼軒集鈔存》,近人鄧恭三增輯爲《辛稼軒詩文鈔存》。生平見《宋史·卷四百〇一·辛棄疾傳》,近人陳思有《辛稼軒年譜》及鄧恭三《辛稼軒年譜》。
► 794篇诗文
辛棄疾的其他作品
- 《 西江月 · 和趙晉臣敷文賦秋水瀑泉 》 —— [ 宋 ] 辛棄疾
- 《 鷓鴣天 · 鵝湖歸,病起作 》 —— [ 宋 ] 辛棄疾
- 《 玉樓春 · 客有遊山者,忘攜具,以詞來索酒,用韻以答。時余以病不往 》 —— [ 宋 ] 辛棄疾
- 《 鵲橋仙 · 爲人慶八十席上戲作 》 —— [ 宋 ] 辛棄疾
- 《 鹧鸪天 其十二 元谿不见梅 》 —— [ 宋 ] 辛棄疾
- 《 沁園春 · 弄溪賦 》 —— [ 宋 ] 辛棄疾
- 《 玉樓春 》 —— [ 宋 ] 辛棄疾
- 《 水調歌頭 》 —— [ 宋 ] 辛棄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