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大鵬一日從風而起,扶搖直上九萬里之高。如果在風歇時停下來,其力量之大猶能將滄海之水簸幹。世人見我好發奇談怪論,聽了我的大言皆冷笑不已。孔聖人還說後生可畏,大丈夫可不能輕視年輕人啊!
注釋
上:呈上。
李邕(公元678年-公元747年):字泰和,廣陵江都(今江蘇江都縣)人,唐代書法家、文學家。
扶:一作「摶」。
搖:由下而上的大旋風。
假令:假使、即使。
簸卻:激起。
滄溟:大海。
恆:常常。
殊調:不同流俗的言行。
大言:言談自命不凡。
宣父:即孔子,唐太宗貞觀十一年(公元637年)詔尊孔子爲宣父。見《新唐書·禮樂志》。宋本「宣父」作「宣公」。
丈夫:古代男子的通稱,此指李邕。
序
《上李邕》是唐代偉大詩人李太白青年時期的作品。此詩通過對大鵬形象的刻畫與頌揚,表達了李太白的凌雲壯志和強烈的用世之心,對李邕瞧不起年輕人的態度非常不滿,表現了李太白勇於追求而且自信、自負、不畏流俗的精神。年輕的李太白敢於向大人物挑戰,充滿了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銳氣。
賞析
大鵬是李太白詩賦中常常藉以自況的意象,它既是自由的象徵,又是驚世駭俗的理想和志趣的象徵。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青年李太白出蜀漫遊,在江陵遇見名道士司馬承禎,司馬稱李太白「有仙風道骨焉,可與神遊八極之表」,李太白當即作《大鵬遇希有鳥賦並序》(後改爲《大鵬賦》),自比爲莊子《逍遙遊》中的大鵬鳥。李太白中還有一首《臨路歌》:「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餘風激兮萬世,遊扶桑兮掛石袂。後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爲出涕?」據唐李華《故翰林學士李君墓誌銘序》云,李太白「賦《臨終歌》而卒」。後人認爲可能就是這首《臨路歌》,「路」或爲「終」之誤寫。可見李太白終生引大鵬自喻之意。按此詩語氣直率不謙,故前人有疑非李太白之作者,亦有信爲李太白之作而辨之者。參詹鍈主編《李白全集校注匯釋集評》此詩題解。
前四句中李太白以大鵬自比。大鵬是《莊子·逍遙遊》中的神鳥,傳說這隻神鳥其大「不知其幾千裏也」,「其翼若垂天之雲」,翅膀拍下水就是三千里,扶搖直上,可高達九萬里。大鵬鳥是莊子哲學中自由的象徵,理想的圖騰。李太白年輕時胸懷大志,非常自負,又深受道家哲學的影響,心中充滿了浪漫的幻想和宏偉的抱負。這隻大鵬即使不借助風的力量,以它的翅膀一搧,也能將滄溟之水一簸而幹,這裏極力誇張大鵬的神力。在這前四句詩中,詩人寥寥數筆,就勾劃出一個力簸滄海的大鵬形象——也是年輕詩人自己的形象。
詩的後四句,是對李邕怠慢態度的回答:「世人」指當時的凡夫俗子,顯然也包括李邕在內,因爲此詩是直接給李邕的,所以措詞較爲婉轉,表面上只是指斥「世人」。「殊調」指不同凡響的言論。李太白的宏大抱負,常常不被世人所理解,被當做「大言」來恥笑。李太白顯然沒有料到,李邕這樣的名人竟與凡夫俗子一般見識,於是,就擡出聖人識拔後生的故事反脣相譏。《論語·子罕》中說:「子曰:「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這兩句意爲孔老夫子尚且覺得後生可畏,你李邕難道比聖人還要高明?男子漢大丈夫千萬不可輕視年輕人呀!後兩句對李邕既是揄揶,又是諷刺,也是對李邕輕慢態度的回敬,態度相當桀驁,顯示出少年銳氣。
李邕在開元初年是一位名聞海內的大名士,史載李邕「素負美名,……人間素有聲稱,後進不識,京洛阡陌聚觀,以爲古人。或傳眉目有異,衣冠望風,尋訪門巷。」對於這樣一位名士,李太白竟敢指名直斥與之抗禮,足見青年李太白的氣識和膽量。「不屈己、不干人」笑傲權貴,平交王侯,正是李太白的真正本色。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李邕:字泰和,廣陵江都(今江囌敭州)人,曾任北海太守,故人稱李北海。
- 大鵬:傳說中的大鳥。
- 扶搖:急劇磐鏇而上的暴風。
- 滄溟:大海。
- 殊調:不同流俗的言行。
- 宣父:即孔子,唐太宗貞觀年間詔尊孔子爲宣父。
繙譯
大鵬縂有一天會和風飛起,憑借風力直上九霄雲外。 即使風停了大鵬飛下來,它的翅膀也能激起大海之水。 時人見我縂是發出與衆不同的論調,聽到我的豪言壯語都冷笑。 孔聖人還說後生可畏,大丈夫怎麽能輕眡年輕人呢。
賞析
這首詩展現了李白的豪情壯志與自信。詩的前兩句以大鵬自喻,表現出他渴望憑借自身才華一飛沖天的志曏,“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則進一步強調即便沒有外在助力,自己仍有非凡的能力和影響力。後麪通過“時人見我恒殊調,聞餘大言皆冷笑”表達了對世俗之人不理解自己的感慨,最後以“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有力地反擊那些輕眡年輕人的觀點,躰現了年輕的李白積極進取、不畏人言的精神。此詩語言豪邁,氣勢磅礴,生動地展現了李白的獨特個性與偉大抱負。

李白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漢族,出生於劍南道之綿州(今四川綿陽江油市青蓮鄉),一說生於西域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5歲隨父遷至劍南道之綿州(巴西郡)昌隆縣(712年更名爲昌明縣),祖籍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陽)。存世詩文千餘篇,代表作有《蜀道難》、《將進酒》等詩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於安徽當塗,享年61歲。其墓在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1080篇诗文
李白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山坡羊 · 潼關懷古 》 —— [ 元 ] 張養浩
- 《 江南春 》 —— [ 唐 ] 杜牧
- 《 國風 · 魏風 · 伐檀 》 —— [ 周 ] 無名氏
- 《 國風 · 周南 · 關雎 》 —— [ 周 ] 無名氏
- 《 醉翁亭記 》 —— [ 宋 ] 歐陽修
- 《 資治通鑑 · 卷一百九十二 · 唐紀八 》 —— [ 宋 ] 司馬光
- 《 賦得古原草送別 》 —— [ 唐 ] 白居易
- 《 墨子 · 第五十章 · 公輸 》 —— [ 周 ] 墨子